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00字。
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及曹雪芹。
2、了解古典小说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2、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人物的语言。
情感目标: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生活及其腐朽性。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课文根据人物的地位身份和性格特点决定人物出场的写法。
2、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设想]:
1、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以她进贾府的第一天行踪为线索,借助她的眼睛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和众多的人物,对人物出场的描写各不相同,反映出不同的身份和地位,透露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学习课文时,要细心体会这些特点,掌握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2、对学生进行巧选角度细品人物的训练,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注意阅读和写作的结合。
[教学方法]:讨论分析法、点拨教学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语: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古典小说尤其重视语言、行动和细节描写,力图通过“写形而尽神”。《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通过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向我们介绍了贾府中一批重要人物,写人方法多种多样。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曹雪芹高超的写人技法,探讨他笔下三个主要的、鲜活的人物形象。
二、人物形象赏析:
(一)、整体感知:
生速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形象,说说文中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答案不要求统一,言之成理即可)
(二)、用点评的方法指导学生赏析林黛玉
1、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 
  提示:作者用不同人物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方法:把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三处描写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①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教师点评:只作初步勾画。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板书:众人眼里的黛玉:体质病弱和不足 
  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教师点评: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王熙凤的话说得那么中听,得体,不仅投合贾母的心意,说得老太太十分受用,而且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 
板书: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容貌标致,气派不凡
  ③宝玉眼里的黛玉:“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病如西子胜三分。” 
  教师点评:经过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板书:宝玉眼里的黛玉:美丽多情、体弱多病
  小结:三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展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2.思考: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引导学生找出黛玉进贾府后语言动作的描写,并练习点评。 
  归纳:①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了不得,“一把搂入怀中大哭”,并不计较礼节,可是待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见了迎春姐妹三个,也“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②听到后院有笑声,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心里觉得那人“放诞无礼”,只是不说,见了面还是“连忙起身接见”,称呼上也非常小心。外祖母说:“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她知道外祖母可以开玩笑,自己可随便不得,待明白过来,“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③贾赦没出来见面,只是让人回话,因为回的是大舅舅的话,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恭肃如此。大舅母苦留她吃饭,黛玉笑着推辞:“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作者给黛玉安排的辞令,丝丝入扣,不正面否定长辈的话,而是先表感激之情,再说原因,让长辈自行取消前议。 
  ④连一个位子,黛玉也处处小心,无论在王夫人处,还是在贾母后院吃饭,黛玉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