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00字。
哭笑之间品人物
——《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江苏省宿迁中学 蔡宏振
上课:师生问好。
师:老师在课间的时候啊,就听到同学们热情地跟我说,今天演讲的选手以推出来了。(同学们热烈地鼓掌,侯健同学腼腆地走上讲台,作以“读书”为话题的课前三分钟演讲。)
师(演讲完后):侯健同学在老师的印象里一直是一位腼腆的小伙子,没想到今天他的声音满洪亮的。课间万海峰同学跟我讲,他已作好对侯健同学演讲作总结的准备了,那就有请万海峰同学。
万海峰:读书好,好好读书!
师:就这么简洁啊。
万海峰:是的。
师:说得真好,能读书,会读书,真好。读书确能让我们享受到智慧的快乐,这也应该是读书的妙谛。此前啊,老师给同学们打过一个比方,说小说中的故事只是一个花的架子,里面的诗才是架子上的花,昨天我又想到一个比喻,那就是编者和老师是个媒婆,负责把文章介绍给你,至于能否成就姻缘,还要双方的意愿。今天这一节课,就先来听听同学们的意愿,是被她的美妙吸引了呢,还是看不上眼呢,或者没有看懂呢?
张骁:我有一处没看懂。那就是您上节课虽给我们讲了宝黛生前有什么木石前盟,但也不至于一见面就说“好似在哪儿见过”啊?后来我想,是不是不仅可用木石前盟来解,而是一见钟情啊。
师:嗯,我同意你的解读,有过这样的经验吗?(生笑)张骁的见解很好啊。
王小威:我觉得文章中关于人物外貌的描写太多太啰嗦了。
师:当初我在初读这些外貌描写文字时的感觉与你有点不一样,倒不是觉得他们啰嗦,而是有不少的字不好认,尤其是关于服饰描写的文字读来的感觉有“隔一层”的味道,这应归于我们自身文化的不足。你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吗?
生:有。
师:但我觉得其他描写文字还是很美的,有值得颠来倒去地读。
万海峰:最近读了课本上的一些中外小说后,我感到中国小说擅长对人物外貌描写,而外国小说擅长心理刻画。
师:哦,你一不小心跨入了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生笑)记得当初钱钟书先生说,谁要是胆敢在他跟前谈比较文学,他就开枪毙了他。意思是说没有大学问是不能谈比较文学的,看来你一不小心就厉害了。(生笑)
张旭:我读到王熙凤出场时那一段文字的时候,感到王熙凤太唉……
师:想一想,补一个词,用“可怕”行吗?
生:嗯!
师:还有其他同学发言吗?没有的话,那老师就说啦,当然你如果有话说,随时可以打断老师的话。咱们同学认为,人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