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90字)
《听泉》教案
上海市同济中学戴晓艳
教学设想:
二期课改要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获得感悟,而本文正是一个很好的导引。东山魁夷的《听泉》是一篇平淡优美,寓意深刻的散文,以鸟群象征人群,表达了对现代人生活状态的反思,给人无穷启迪。
授课准备以仔细品味关键句为抓手,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鸟和人的相似点,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丰富内涵,进而反思现代人,反思自我的生存状态,获得感悟。
本课的教学,课前要让学生充分预习,质疑落实到本子。课堂中要把“自主权”与“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的氛围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对文本的理解。课后要延续课堂上的互动和讨论,扩大教学容量,激发学生的人文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文章的象征义,学会反省、思考自己的生活。
2、学习品味意蕴丰富的关键句,理解其内在含义。
教学重点:目标二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及其画作导入
第一幅作品是绿
提示:可以看到,这幅画色彩非常漂亮,画面非常纯净。有评论说其画“将杂色斑驳的世界提炼得万分纯净,好似人世的一切扰攘污浊都被屏弃在庄严的画框之外。宁静、和谐的光辉洒满山岭溪涧的每个角落而画家的灵魂则融化在山色林韵中。
第二幅作品是创作于1950年的《路》,画面上,笔直的一条小路,伸向了远方,路的两旁是矮草丛生的斜坡。作者说“我创作这幅《路》时,在思考今后将走的路的过程中,有时也回首已经走过来的路。它是绝望和希望交织的路。既是漫游的尽头,同时也是一条崭新的路;是憧憬未来的路,也是怀念过去、诱发乡愁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上会有许多歧路,这条路既不是明朗的骄阳普照的路,也不是笼罩着凄迷的暗淡阴影的路,而是一条在清晨微明中,平静安详地呼吸着的、坦荡的、自由自在的路”。
这画与文字的作者就是东山魁夷。他是日本著名的风景画家,他获得过各类艺术院大奖。同时,他也擅长散文写作,他的散文在日本与川端康成的作品被并称为“双璧”。
东山的文章一如他的画一样,看似简单,实际上话外有话,颇有意蕴。可以说:日本风景画是他的眼睛,他把最美的自然之躯完美地勾勒了出来;而散文则是他的声音,把最恬静、最诗情的心境传达出来。由于东山魁夷有画家的身份,他的散文作品也往往有画意,今天我们来读《听泉》,且看他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传达出了怎样的心境。
二、学生配乐朗读课文。
三、展示学生质疑的问题。
问题1:刘羽中:文章题目是“听泉”,但文中却用了大量笔墨写飞鸟,这是为什么?(追问:写了飞鸟什么?)
提示:文章开头写了一群鸟飞翔的景象。在文中,群鸟的飞翔漫无目的,而在飞翔过程中鸟儿和睦相处,互相激励;有时又彼此憎恶,格斗,伤残。有的鸟儿因疾病、疲惫或衰老而失掉队伍。
(问:这只是在写鸟吗?)
提示:不是。这群茫然飞翔的鸟儿象征着现代社会中忙碌奔波的人们,他们已经迷失了人生的目标和生命的意义。象征着人类的生存状态,时而和睦相处,互相激励时而又彼此憎恨、格斗、伤残。(所以有同学问,他们时而和睦时而伤残是不是很矛盾?其实,这正符合实际人类的生存状态,是现代竞争社会人们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