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80字。
《傅雷家书二则》教学随感
四川省中江中学校 谢长林
最近教学了《傅雷家书二则》一文,感触颇深,随后拣来《傅雷家书》品读一番,联想到班主任工作中看到的家庭教育现状,遂涂鸦几笔。
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先生青年时期致力于对先进文化、进步思想的追求,却屡遭打击。后来只身前往欧洲,开始接触西方美学、音乐和文学,并在绘画、音乐以及文艺评论等方面有较高造诣。回国后,主要从事文学作品翻译工作,将西方(尤其是法国)文学带到了国内,《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幻灭》等经典名著渐渐为人们所熟知,一生译著宏富,“那些坦诚的语句,那些无畏的呐喊,那些对人类精神的思考,唤醒了我们曾经的期望,鼓起现在的勇气不再虚空浮华,怀疑未来。”促进了中国文学的长足发展。
但在如此众多的作品中,常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后来整理出版的《傅雷家书》。这些书信写于儿子傅聪到国外留学期间,语言质朴,言辞恳切,父爱如涓涓流水浸润于字里行间,就像风筝悠长悠长的线,连接着遥隔千万里的父子心。傅雷在给儿子的家书中,对儿子的艺术启发、人生开导均发人深省,和孩子建立“朋友”关系,让父子之情更加和谐绵长,更是我们今天很多家长教育子女的极佳范本。
一九五四年,傅雷的儿子傅聪赴波兰参加第五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并在波兰留学,自此,父子便通过书信联系,彼此倾心交谈,探讨艺术、探讨人生。
言语娓娓,浸透傅雷深沉的舐犊之情。
傅雷管教孩子极其严厉,有时近乎不近人情。看到孩子一天天成长,在艺术上已经初露端倪,作父亲的倍感高兴,所以在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七日,全家在上海火车站送别傅聪去北京准备出国,于十八日晚,傅雷便开始给儿子写信了。离别让傅雷的“父性真正觉醒”,所以在前几封信中反复提到自己的思念和愧疚。声声称呼(“孩子”、“亲爱的孩子”、“可怜的孩子”……)让人倍感温馨;“儿行千里母担忧”,作父亲的也是思儿心切,字字句句道出父亲细腻的情感和无尽的思念。“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温了一遍。”“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醒”了父性的傅雷,对自己曾经柯刻地管束儿子深感愧疚,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