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21张,学案约9670字。

  论述类文本阅读
  【学习目标】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教学流程:
  一、回顾题例,了解考点——五年高考试题回顾:
  年份 试卷 选材内容 考查点
  2012年 全国卷 《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 ①理解概念②筛选融合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
  2013年 全国Ⅰ卷 《〈老子〉的年代》 ①理解概念②筛选融合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
  全国Ⅱ卷 《试论中国风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 ①理解概念②筛选融合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
  2014年 全国Ⅰ卷 《美的奥秘》 ①理解概念②筛选融合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
  全国Ⅱ卷 《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①理解概念②筛选融合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
  2015年 全国Ⅰ卷 《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①理解概念②筛选融合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
  全国Ⅱ卷 《艺术是什么》 ①理解概念②筛选融合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
  2016年 全国Ⅰ卷 《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①理解概念②筛选融合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
  全国Ⅱ卷 《塞壬的歌声》 ①理解概念②筛选融合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
  专题分析:
  从2012年到2016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选材上,从近五年考查的篇目看,社会科学类文本占主导,自然科学类文本只是偶尔出现。
  如2014年全国I卷《美的奥秘》1—3题,考生必须理解到了悲剧美的含义、审美价值及产生原因,才有可能选出全部正确的答案。可见这类选材偏向于对社会科学类的了解,要求考生具备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还需要考生筛选、整合文中有关悲剧美的信息。
  如2015年全国I卷《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要求考生需具备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中表述的,有关宋代商业贸易里涉及到的信用形式、特点、影响。
  如2015年和2016年,全国I卷是史学论文,全国II卷是文艺论文,都侧重于对社会科学类的考查。
  从试题难度看,近几年的试题考查更加灵活,错误选项设置更加隐蔽,有一定难度,需要将各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分析比较。
  二、探究方法,总结规律
  (2016年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