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60字。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指导
命题 李秀琼
一、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二)文言词语
[解]除去,脱,。 [户]门。[欣然]喜悦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遂]于是,就。[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 [盖]原来(是)。[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罢了。
二、理解探究
(一)整体把握
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二) 结构提纲
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
↓                  ↓                ↓           ↓
兴奋喜悦          转忧、孤寂        宽慰、乐极     难言之情
(三)   问题探究
    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
    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
    2.“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
    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
    4.表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
    遂只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
    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
    6.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二人心有灵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