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160字。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
第9课《长亭送别》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斜晖(huī) 筵席(yàn) 绣衾(qīn) 靥儿(yè)
B.金钏(chuàn) 罗帏(wéi) 谂知(shěn) 相携(xié)
C.牺惶(qī) 蹙眉(cù) 蜗角(wō) 厮守(sī)
D.青鸾(1uán) 禾黍(shǔ) 栖迟(xī) 女婿(xù)
答案:B
解析:A“筵”应读“yán”;C“牺”应读“xī”;D“栖”应读“qī”。
2.下列对《长亭送别》的《滚绣球》一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A.“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相见恨晚而相别怨疾,鲜明有力地表达了对心上人爱得深、恋得切的真挚感情。
B.“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借“柳丝”、“疏林”与“斜晖”这些客观之物,准确寄寓了人物的主观之情。
C.“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这句话写马儿行得慢,车儿跟得快,唯如此才能两厢厮守,写出了这一对离别人的一片微细心思。
D.“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以写实的手法深沉凄切地表达了对拆散恩爱夫妻的崔母及其所代表的封建礼教的强烈控诉。
答案:D
解析:D此处并非写实的手法,而是虚写。
3.下列对《长亭送别》【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A.“夕阳”一句,看似容易,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答案:D
解析:“来时”一句的意思为“来时很急,他离开后,我却迟迟不愿回去呢?”该句表现出莺莺急着赶赴长亭与心上人相会,在张生离去后,又因对心上人的留恋而不愿离开的心理。
4.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和另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B.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
C.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D.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答案:D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