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950字。

  《长亭送别》导学案
  编辑:李召峰
  【学习重点】
  1.积累杂剧知识,品析人物形象。
  2.把握曲词特点,品味艺术魅力。
  课前•阅读识记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一、诵记名言警句
  1.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4.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
  5.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
  6.人间离别尽堪哭,何况不知何日归。( 赵嘏《江上与兄别》)
  7.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鹧鸪天》)
  8.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二、了解文学常识
  (一)走进作者
  王实甫是元代著名杂剧《西厢记》的作者,但是关于他生平情况的历史记载却很少。王实甫是大都(今北京)人。后人推测他的生卒年大约是1260-1336年,主要创作活动大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年-1307年),这正是元杂剧的鼎盛时期。
  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宦途坎坷,他常在演出杂剧及歌舞的游艺场所出入,是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当时的演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弃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王实甫的杂剧如今仅存《西厢记》、《破窑记》和《丽春园》等十三种。其中最著名的《西厢记》共五本,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为人推重,被称为杂剧之冠。
  (二)了解剧情
  《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写唐德宗时,进京赶考的书生张珙,经过蒲关闲游普救寺时,遇见已故崔相国的女儿崔莺莺。二人一见钟情,张珙便借故住进普救寺。夜晚莺莺烧香时,二人隔墙吟诗,互致情意。后来,叛军孙飞虎包围了普救寺,声言要掳莺莺为妻。崔母在此紧急情况下,宣布说谁能献计解围,便将莺莺嫁给他。张珙于是写信请好友白马将军来救。危机过后,崔母竟自食其言,以莺莺从小已许给她的内侄郑恒为理由赖婚,只许莺莺和张珙以兄妹之礼相见。张珙气愤忧郁成病。  崔家侍女红娘出于正义感,热心地帮助他俩相会并私下结合。崔母发觉后,拷问红娘。在红娘义正严词的反问下,崔母为了顾全“体面”,只好答应这门亲事,但逼张珙求取功名后方可成亲。莺莺送张珙于十里长亭,被迫分离。剧本最后写张珙考中状元回来,虽又经一些波折,但终于与莺莺结婚。
  普救寺一见倾心,
  救佳人张珙退兵。
  母命难违相思苦,
  红娘牵线订终身。
  长亭古道惨别离,
  金榜题名良缘成。
  (三)解说文体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唐诗、宋词、元曲并举。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散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