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小题,约6780字。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友情提醒: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⑴          ▲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⑵          ▲           ,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⑶俱怀逸兴壮思飞,          ▲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⑷念天地之悠悠,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⑸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现在常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句子是:          ▲           ,          ▲           。
  ⑹《与朱元思书》中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的句子是          ▲           ,          ▲           ;
  ▲           ,          ▲           。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绯红(fēi)    诘责(jí)     犀利(xī )     广袤无垠(mào)
  B.哂笑(xī)     黝黑(yǒu)    挑衅(xìn)     深恶痛绝(wù)
  C.溺爱(nì)     咫尺(zhǐ)    吞噬(shì)     颔首(hàn)低眉
  D.滞留(zhì)    琐事(suǒ)    干涸(gù)      肃然起敬(sù)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翻来复去    藏污纳诟    鹤立鸡群    相形见绌
  B.抑扬顿措    孤苦伶仃    沧海桑田    美味佳肴
  C.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粗制烂造    莫衷一事
  D.黯然失色    油光可鉴     无可置疑    一视同仁
  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6分)
  二十四节气令我们   A   和叫绝的,除了与物候、时令的奇异吻合和准确对应,还有它的一个个具有田园风味和充满诗歌韵味的名称,它们体现了汉语的   B   性和表意美。这真让我们这些后世的汉语使用者不仅感到骄傲,也感到惭愧。
  “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在远方那一声初始的雷鸣中,             ▲             ▲             ▲             。
  仿佛为了响应这一富于“革命”意味,天,豁然晴朗了。整面天空像一个深隐林中的蓝色湖泊。小麦已经返青,望着满眼绒绒的新绿,你会感到,绿色自身也有生命。在沟堑和道路两旁,青草破土而出,连片的草色十分醒目。柳树伸出了鸟舌状的叶芽,杨树拱出的花蕾则让你想到幼鹿初萌的角。
  (选自苇岸《大地上的事情》,有删改)
  ⑴为A、B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惊讶  惊叹      简约  简洁
  ⑵根据上下文文意,为第二段空白处续写句子。(2分)
  ⑶修改第三段划线句的语病,写出正确的句子。(2分)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季羡林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在东方学、文学翻译方面造诣精深。他所研究的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文字,是几近失传的“绝学”。
  B.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山坡羊”是曲牌名。
  C.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D.《海底两万里》中的“我”在海底散步时看到了灿烂的美景,并把心中的新奇感觉用一种约定的记号告诉了康塞尔。
  二、古诗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6—11题。(19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