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二轮复习 综合测试(全国)6份
2017届二轮复习 文化常识 专题卷(全国).doc
2017届二轮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卷(全国).doc
2017届二轮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卷(全国)1.doc
2017届二轮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卷(全国)2.doc
2017届二轮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卷(全国)3.doc
2017届二轮复习 综合测试(全国).doc
2017届二轮复习 文化常识 专题卷(全国)
(建议用时:30分钟)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免胄”,按古代礼法,诸侯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
B.“崩”,本指山倒塌,古时用来比喻帝王的死。如《出师表》中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古代纪年法有多种,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D.“伯乐”,相传为春秋时秦国人,名孙阳,以善相马著称。现在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C [“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鸿门宴》中有“沛公奉卮酒为寿”一句,这句话中的“寿”与现代汉语中的“寿”含义有所不同,应该是指敬酒献物,祝人长寿的意思。
B.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中的“豆蔻”常用来指孩子,“豆蔻年华”指的是孩子未成年,十三四岁。
C.“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奴役妇女的精神枷锁,“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D.一个季度中的三个月可以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如《古诗十九首》中“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中的“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
B [“常用来指孩子,‘豆蔻年华’指的是孩子未成年,十三四岁”错,应该是“常用来指少女,‘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国风”是《诗经》中的一部分,主要是民歌,自《周南》至《豳风》,共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
B.“齐宣王”,春秋时齐国国君,与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合称“春秋五霸”。
C.“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以示虔诚。
D.“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为“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称国家。
B [“齐宣王”应改为“齐桓公”。]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其中“上元”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
B.“鼎”,形制多为圆腹三足两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烧火。后来常用“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生活奢侈豪华。
C.在“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亲戚”指的是外亲,也就是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人。
D.《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被认为是高雅的乐曲。后多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典雅、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C [“亲戚”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此处指的是包括父母兄弟
……
2017届二轮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卷(全国)
(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有业界专家透露,住建部拟为“奇怪建筑”设判定准则,也就是说,像“铜钱楼”这类众口一词的“奇葩建筑”,以后很可能不会获批建造了。
②为探询奥巴马对朝外交政策,朝鲜不仅高调宣布其试射远程战略导弹,而且强硬中止与韩国的相关协议,美国则拒绝与其单独会谈,美朝双方僵持不下,形势如箭在弦。
③《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为背景,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时至今日,很多60后对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还记忆犹新。
④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⑤“互联网+”是这两年来人们耳濡目染的词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全社会立即掀起了新一轮关注和解读“互联网+”的热潮。
⑥面对中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的困境,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日前表示,应对老龄化,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刻不容缓。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A [①众口一词:指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使用正确。②如箭在弦:箭在弦上,比喻势在必行。不合语境,可换为“剑拔弩张”。③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使用正确。④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使用对象不当,此处应用,“不温不火”,形容不冷淡也不火爆,平淡适中。⑤耳濡目染:强调长期看到或听到,自然受到影响。不合语境,应改为“耳熟能详”。⑥刻不容缓: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势紧迫。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我们应将包括遏制网络谣言在内的社会舆论监管纳入法制轨道,还要依法追究网络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的法律责任。
B.环境工作组研究发现,购物收据含有毒化学物质双酚,也能经由皮肤进入人体,不但可能致癌,甚至扰乱人体激素分泌。
C.城市改造与规划能否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个性,关系到市民居住心理的满足,关系到城镇化的和谐发展,必须防止急功近利的做法。
D.监督官员是人民的权利和职责,法律允许人民监督官员的限度就是民主的尺度,只要在专制的社会中民众就会噤若寒蝉、三缄其口。
A [B项,语序不当,“可能致癌”和“扰乱人体激素分泌”应互换位置。C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D项,不合逻辑,“只要……就”应改为“只有……才”。]
3.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与肌肤一样,土壤的补水和保湿实际上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补水是直接补给土壤适当的水量,可以通过灌溉的方式达到,这对于暂时性缺水土壤是最有效的,正所谓“久旱逢甘霖”。而保湿,________。
A.则是改善调节土壤本身的理化性质,防止土壤水分的蒸发,增加土壤的保水性能
B.则是防止土壤水分的蒸发,改善调节土壤本身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的保水性
……
2017届二轮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卷(全国)
(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原本以为自身的设计理念已十分先进,多方了解后,才发现自己平时其实是________,不知道天外有天。
②当初,很多人连电子商务是什么都不知道,便武断地认为实体经营模式绝对不会给这种新模式任何机会,现在看来,这真是________。
③当涉及干群关系时,很多事情都变得复杂,我们如果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发表的见解难免________。
A.鼠目寸光 坐井观天 管窥蠡测
B.坐井观天 管窥蠡测 鼠目寸光
C.坐井观天 鼠目寸光 管窥蠡测
D.鼠目寸光 管窥蠡测 坐井观天
C [“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见识浅。“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所见有限。“管窥蠡测”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由“不知道天外有天”可知,①应填“坐井观天”。由“武断地认为”可知,“当初”很多人的想法是缺乏远见的,②应填“鼠目寸光”。由句意可知,如果“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就会眼光狭窄,了解片面,③应填“管窥蠡测”。故选C项。]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在现实世界里,人们无时无刻生活在一定的空间之内;同样,在小说里,无论作者是否直接交待,任何一个人物的活动,都离不开相应的空间背景。
B.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文字的创生对古人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后世“敬惜字纸”的意识中凝聚着华人对“文字”的共通感。
C.王志泽是北京民办教育20年发展的见证者和实践者,他为中国民办教育国际化所付出的努力,很好地诠释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内涵。
D.江苏无锡惠山脚下的无锡秦氏寄畅园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从明代以来,该园作为私家园林的典范,深受世人所瞩目,而秦氏一族的藏书事迹却鲜为人知。
C [A项,不合事理,“无时无刻”后应加“不”。B项,语序不当,应该是“古人对文字的创生”。D项,句式杂糅,“深受……所……”杂糅。]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我____①____被这种奇特的声音所缠绕,____②____我走到哪里,____③____我睡得很沉,____④____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____⑤____会忽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① ② ③ ④ ⑤
A 因此 不管 还是 或者 就
B 总是 不管 即使 或者 都
C 总是 不论 或者 还是 都
D 因此 无论 即使 还是 也
B [“因此”表结果,前文没有原因,故不能选用该词,排除A、D两项。“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