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39张,教案约11550字。
文言文阅读二轮复习备考
教学目标
(1)落实文言文基础
(2)强化文言文阅读训练
高考常考题型分析
年份/卷别 篇目/来源 类型/
来源 考点/设题类型
实词 断句 筛选信息 文学文化知识 内容分析 翻译
2016全国Ⅱ卷 《陈登云传》 史传·明史 √ √ √ √
2016全国Ⅰ卷 《曾公亮传》 史传·宋史 √ √ √ √
2016全国Ⅲ卷 《傅珪传》 史传·明史 √ √ √ √
2015全国Ⅱ卷 《来护儿传》 史传·北史 √ √ √ √
2015全国Ⅰ卷 《孙傅传》 史传·宋史 √ √ √ √
2014全国Ⅱ卷 《韩文传》 史传·明史 √ √ √ √
2014全国Ⅰ卷 《于休烈传》 史传·旧唐书 √ √ √ √
2013全国Ⅱ卷 《李揆传》 史传·旧唐书 √ √ √ √
2013全国Ⅰ卷 《马文升传》 史传·明史 √ √ √ √
2012全国卷 《萧燧传》 史传·宋史 √ √ √ √
1. 从选材上说,近五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而且多选自旧唐书、宋史与明史,多为人物生平履职经历。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
2. 从内容上说,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经历和突出事迹。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3. 文言断句题、文学文化知识题为近几年考查的重点,结合日常认识、课堂学习,综合考查古代官制、特定称谓、年号庙号谥号、人事升适任免等内容,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4. 内容分析题要求考生必须全面而准确地把握词义、句意,梳理句与句、段与段的内在联系,辩清主次信息,并对文章中所阐述的事件、人物品行及论述的道理等进行分析和推理判断。采取客观题的形式,设置在卷Ⅰ中,试题中设置四个选项,要求是“选是”或“选非”。它是筛选信息题的拓展。
5. 翻译题中翻译的句子从试卷的阅读材料中选出,偏重对实词与跟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级及被动句等)的考查。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力求字字落实,落实重点的实词、特殊句式等得分点;意译为辅,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尽量做到表意清晰准确、表述通顺规范。
6. 赋分:19分。单选3题,共9分;主观表达1题,10分。
考点总结 实词解释 断句 文化常识 句意推断 文言翻译
考情分析
2016年湖北高考得分分析
考查内容 赋分 均分 难度
文言文阅读 19 10.66 0.56
诗歌鉴赏 11 5.95 0.54
名篇名句 6 3.7 0.61
合计 36 20.31 0.56
备考建议:围绕考点狠抓文言文基础知识落实加强文言文整体阅读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