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教案,共2180个字。内容新颖,对指导高考作文很有实用价值。
作文思维训练
一.
1.一片残缺的榕树叶问学生:“这是什么?”
估计答案:叶子、生命、植物、树叶、绿树叶、绿的榕树叶……
2.在黑板上板书,以叶子为中心。
……
生命
生物
植物
&叶
树叶
绿树叶
绿的榕树叶
残破的绿榕树叶
……
3.小结:仔细思考我们发现:以叶子为中心箭头往上,叶子的“外衣” 被我们一件一件脱掉,我们越来越靠近叶子的本来面目;以叶子为中心箭头往下,我们又给叶子穿上一件一件的“外衣”,我们越来越靠近这片叶子的本身。
二.
1.叶子可以被“脱衣服”和“穿衣服”,其他东西可不可以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故事:(幻灯片展示)
骥伏盐车
一匹马拉着盐车上太行山,蹄直膝弯,尾垂掌烂,口水一地,全身流汗,无力上坡。正巧伯乐经过,他上前拉着缰绳哭泣,脱衣服给它盖上。马低头喷气,仰首长鸣,声冲云霄。
2.请学生回答问题:
(1)伯乐为什么哭?
明确:因为千里马未尽其才,受累于盐车。
(2)不是千里马的话,伯乐会哭吗?为什么?
明确:可能不会。因为什么马做什么事,“各司其职”没什么好伤心的。
(3)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伯乐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伯乐是个眼光独到的相马者,善于抓住每匹马的特点,知道马“穿”的“衣服”有没有“千里”二字。
3.啊,说到马,几千年后发生了另一件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幻灯片展示)
1889年1月3日,在都灵的阿尔贝尔托广场,尼采看见一个马车夫在虐待自己的马匹,他突然冲上去抱住了马胫,昏了过去。
4.请学生回答问题:
(1)尼采为什么哭?
明确:因为怜悯。
2)如果是其他动物处在那匹马的位置,尼采会有这样的反应吗?为什么?
明确:可能会。因为他认为任何动物都不应该受虐待。
(3)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尼采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尼采是个眼光深邃的哲学家,他看到的是马的本来面目,知道马“脱”掉“衣服”后,和我们一样是生命。
5.小结:我们把“马”放在叶子的位置上,会发现马也可以“脱衣服”和“穿衣服”,思维方式不同,看到的也就不同:
生命
马
千里马
三.
1.下面我们利用“脱衣服”和“穿衣服”的思维方式来评价两个人:(幻灯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