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专题十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十  论述类文本阅读.doc
学案(二) 高考研究上——胜人一筹.ppt
学案(三) 解题技法上——高人一招.ppt
学案(一) 文章阅读上——快人一步.ppt

  学案(一) 文章阅读上——快人一步
  ——高考考查点决定了读文的关注点
  一、考纲呈现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考情分析
  1.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
  对于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一般选取社会科学类文本,多数为最新发表的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文章。选文字数为1 000字左右,多数超过1 000字,考题一般为3个小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侧重考查的是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社科知识,更不是从对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考查。
  2.从近几年对高考试题的分析统计来看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角度多为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理解与分析,体现在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有些试题要求考生根据对文本概念的理解,分析文本以外的相关信息与文本中重要概念内涵的契合度)、重要语句的理解(一般是比照选项与文本信息内涵间的同与异);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主要是判断选项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得当与否,有时是判断对文章主旨的概括准确与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方面。
  3.从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变化要求看
  考查的范围要扩展到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且增加了“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一具体要求。所以在备考中,不但要从文体上拓宽阅读范围,而且要在具体要求上进一步明确议论文的三要素和基本特征。
  ——找准了文中信息就找到了破题点
  高考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考查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知识,更不是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考查。因此,我们只要读懂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即可答题。为此,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勾画——标注——思考。勾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能彰显文本内容的论点和论据,因为部分选项就是从论点与论据的角度命题的。(2017年《考试大纲》增加了“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条目)标注就是标注文本中的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语往往就是高考命题点。思考就是思考文中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思考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句间关系也是高考的命题点),思考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这三个阅读习惯不是分开的,而是三位一体的,是边读边勾画,边标边思考。
  “三位一体”阅读法——勾画、标注加思考
  (一)读文时,应勾画论点与论据
  1.勾画论点句
  论点是指作者在文章中发表的观点。一般是一文一个中心论点,在整个过程中,紧紧围绕着这个论点来展开议论。论点通常用判断句表达;也有短论找不到论点句的,这是潜在论点的写法。
  一般来说,论点的提出,有时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的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有时在文章的结尾,就是所谓的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论述中心的写法。不过,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表总结性的词语。有时候在文章的中间(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有时候文章标题就是全文论点。
  2.勾画论据句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可行性的依据。
  议论文中的论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选用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充当,称为事实论据;一类是人们公认为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原理、定律等,称为道理论据。因此,在阅读时,圈注“如”“例”等句可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如果……那么……”表比较、对比、引述等的句子可迅速把握事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