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30个字。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冀教版 第六册十七课)
教材分析: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孟子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辨礼仪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但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的:
1. 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
2. 学习在论证结构和方法的独到之处。
3. 感受孟子文章语言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2、结合文段理解论证方法。
3、理解作者思想,懂得"舍生取义"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 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本疏通课文大意,找出疑难之处,留待课堂解决。
2. 默读课文,做到断句准确。
(解说:此环节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导入新课
1.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引出课文内容。
2. 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