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72张,学案约11700字。
早 雁
杜 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内容赏析】 此诗通篇为咏物体,前四句写大雁惊飞,影过皇城,鸣声回荡在长安城上空。言外之意是:不知是否能引起皇宫中统治者的关注?后四句嘱咐大雁:胡骑尚在,你们到春天时也不要急于北飞,潇湘之地也可以觅食。此诗通篇无一语批评执政者,但在秋天就设想明年春天胡骑还在,则朝廷无力安边之意自明。这是非常含蓄的怨刺方法。
通篇采用比兴象征手法,表面上似乎句句写雁,实际上,它句句写时事,句句写人。风格婉曲细腻,清丽含蓄。而这种深婉细腻又与轻快流走的格调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在以豪宕俊爽为主要特色的杜牧诗中,是别开生面之作。
《九日齐山登高》
[常识•速览]
[识作者]
诗、赋、古文大家——杜牧
杜牧(803-853),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他所生活的晚唐,藩镇拥兵,宦官专权,民不聊生,《阿房宫赋》就是他二十三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杜牧诗歌创作成就很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比,因而称他为“小杜”;他的诗作和李商隐齐名,他俩又被称为“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探背景]
《九日齐山登高》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诗中的“客”是诗人张祜,张祜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挤,未能被重用。杜牧对他的被排挤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写了此诗,表达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
[巧识文]
这是一首自慰、慰友的抒怀诗,诗中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抱负不得施展而引发的不平与感慨,同时也明显地流露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失意时所产生的消极颓废、放达自信的生活情趣。
[知识•梳理]
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 杜牧在这首登高诗中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