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34张,文字材料约12750+5260字。
14 姜夔 扬州慢(淮左名都)
扬州•姜夔
他,来晚了。
站在残垣流灰、荒草蔓远、狐鼠横行的街道(这还能叫街道吗)之上,姜夔知道,自己来晚了。
一声长叹,和着空气中弥漫的凄清号角,如脚下的荠麦绵延至天之涯,又回笼至九曲肝肠,这是怎样的痛楚啊!
他还是来晚了。他已不记得是从什么地方起程的了。他策马飞奔,他扬帆涉水,他步履踉跄,他风尘仆仆。为了赶到这个让他梦魂萦绕的地方,他几乎舍弃了一切。家人,家在哪里呢?他已忘了家在何方,而莺莺和燕燕是否还在倚门而望?想起她们,他心痛不已。然而,他还是来晚了,晚了将近四百年。四百年啊,怎一个生不逢时了得!
扬州?这就是他为之一生奔波的扬州吗?没有了春风十里,没有了珠帘玉楼,没有了二十四桥明月夜,也没有了宝马香车、仕女如云,更致命的是啊,没有了那个风流俊雅的杜牧——他一生致命的噩梦。
从他记事开始,那个叫杜牧的人就时时出现在他眼前,梦里醒时,他都向他招手,他对他说:“扬州,来吧,我等你。”无数次午夜梦回,无数次白日惊悸,他知道他是不能摆脱这个人了——他必须去赴这个盟约——这是上天注定的吗?他不认识他啊!然而,他知道,他别无选择,否则,他将一生不得安宁。于是,他起程了。不管莺莺燕燕的泪水涨满南浦,挥一挥手,就这样,轻作别离。他怀着希望起程了!
希望原来这么美好!
姓名 姜夔(约1155-1209),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简历
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后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与白石洞天为邻。早年随父宦游,居汉阳。后过着游士式的生活,屡试不第,布衣终身。姜夔为人清高,不汲汲于功名,一生困顿;以诗词、音乐及书法与人交往,借此谋取生计。
作品 其书法精湛,诗负盛名,尤以词著称。词作或感慨时世、抒写恋情,或写景咏物、记述交游。琢句精工,韵律谐婉,格调高旷,寄意幽邃,艺术造诣较高。以清冷刚健的词笔开创了体制高雅的风雅词派,亦称格律词派。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绛帖平》《续书谱》,词有《白石道人歌曲》。
……
[基础巩固层次A]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导学号:32672072】
暮霭(ǎi) 凝噎(yī)
夜雪初霁(jì) 戍角(shù )
荠麦(jì) 豆蔻(kòu)
怆然(chuànɡ) 弥望(ní)
姜夔(kuí) 萧条(xiāo)
留恋(liàn) 窥江(kuì)
那堪(kān ) 芍药(sháo )
俊赏(shǎnɡ) 黍离(s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凝噎(yē ),弥望(mí),窥江(kuī),黍离(shǔ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荠麦弥望 弥望:满眼
B.自度此曲 度:构思
C.杜郎俊赏 俊赏:出色的鉴赏能力
D.难赋深情 赋:写作
【解析】 B项,度:创作。
【答案】 B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B.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解析】 D项,年年/知为/谁生?
【答案】 D
4.下列对文学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词是古代诗歌的变式,称“长短句”,是按照一定的曲调填写的,根据词的字数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等。
B.词一般有两段,在词中叫“阕”。“阕”就是“遍”,因此,词中的“遍”就是音乐乐曲的一段,上下两阕就是由两段乐曲组成的—个曲子。
C.词除了被称为“长短句”之外,还有“诗余”“乐府”“曲子词”等别名。
D.词“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所以后人的创作一般都是按调填词的,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解析】 根据词的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答案】 A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姜夔在《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杜牧《赠别》里的诗句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令人感叹。
(2)姜夔在《扬州慢》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战争洗劫后扬州城的荒芜景象,令人感叹。
(3)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的句子,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