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50张,文字材料约16160+5910字。
2 杜甫诗三首
草堂•诗魂
千年的时光,可以湮灭几多繁华和功名,却无法抹去岁月铭刻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诗魂。
杜甫草堂,这座一阵风便可吹翻的茅草屋,穿越了千年时空,依然矗立在雨雪风霜中。
纵观中国历史,穷尽浩如烟海的诗书画卷,虽一生穷困潦倒,却始终吟咏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迈诗句,担当着庙堂“忧思”的书生,大概只有杜甫了。锦官城内,浣花溪畔,这个经历了一个王朝由盛转衰的苦难诗人,一度连栖身的茅屋也为无情的秋风所破。
然而,当他苦心经营茅屋时,却始终怀着“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的终老于斯的想法。他一天也没有停止对国破家亡的忧思,“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应该是他当时心境的写照了。
身居草堂,他也曾有过短暂的“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爱水中鸥”的安宁生活,但很快便忧从中来,感叹起“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悲凉。
官军偶尔的一点喜讯,也会带给他欣喜若狂,这在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此时,他已离开草堂,由锦州避乱梓州了。两年后,他回到锦官城时,草堂早已人去楼空,荒草萋萋了。
穷途末路的杜甫,从此离开锦官城,乘舟东下,漂泊流离,再也没有走上回归之路。穷困潦倒中,挣扎、呻吟,终于病死在湘江的一条破船上。
他一生都在流离失所、风雨兼程,却从未因自己的贫病交加而停止呼喊。他是多么希望普天之下,有着广厦千万间啊……
杜甫去了。草堂毁了修,修了毁,毁了又修,绵延至今。修缮草堂的早已不是诗人本人,也不是诗人的后人。也许,只是诗人遗留在草堂的那一缕忧国忧民的诗魂……
姓名 杜甫(712-770),字子美。
简历
杜甫生于河南巩县。曾担任左拾遗、剑南节度使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等职。从小接受儒家教育,年轻时漫游吴、越、齐、鲁,三十五岁赴长安应试不第,多次拜谒也不得任用。困居长安十年,仕途失意,生活困顿,这使他认识了社会黑暗,了解了人民困苦。安史之乱,杜甫被叛军所俘,囚于长安,后逃出。当时肃宗行在凤翔(今陕西凤翔),肃宗任他为左拾遗,不久贬华州司功参军。后弃官,经秦州、同谷入蜀,被严武任命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卒,杜甫离成都寓夔州。代宗大历三年出川,漂泊于岳州、潭州、衡州等地,大历五年病逝。
……
[基础巩固层次A]
1.改正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错误注音。【导学号:32672005】
荆杞(qǐ) 挂罥(juān)
塘坳(ào) 倚杖(yǐ)
俄顷(qīnɡ) 布衾(qīn)
恶卧(è) 丧乱(sānɡ)
广厦(shà) 大庇(pì)
突兀(wù) 吾庐(lú)
尘埃(āi) 怒号(háo)
危樯(qiánɡ) 潦倒(liǎo)
【答案】 “罥”读juàn,“顷”读qǐnɡ,“庇”读bì,“潦”读liáo。
2.改正下列诗句中的错别字。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寞寞向昏黑。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宵。
车辚辚,马潇潇,行人弓箭各在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戌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寞寞—漠漠,云宵—云霄,潇潇—萧萧,戌—戍。
3.下列有关诗句中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三重茅:三层茅草 县官:官府
B.行人:从军出征的人 安得:如何能得到
C.秋高:秋深 突兀:高耸
D.比邻:同乡 况复:更何况
【解析】 三重茅:多层茅草。三,不是确数,是约数。
【答案】 A
4.对《旅夜书怀》一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四句,写旅夜风景,寓情于景,诗眼在“独夜舟”上。一、二句境界冷寂,使他想到一叶小舟的孤单、渺小。
B.诗的后一层是自抒胸臆,五、六句都是反语,其正面意思是说,自己正是因为诗文好而有了名声,官倒并非年老多病而罢退。
C.前两联对仗工整,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旅夜孤舟夜泊江上广阔立体的月夜画面。
D.这首诗语言深沉刚健,像千锤百炼熔铸而成,诗人借此抒发了理想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愤慨,以及漂泊无依的凄苦心情,正表现出沉郁的风格。
【解析】 C项,应是“由近及远”。
【答案】 C
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空缺的部分。【导学号:32672006】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描写天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美好理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的《兵车行》描写了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