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份。
《杜甫诗三首》
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以现实主义标举的伟大诗人,本课集中选编了他写于不同时期的三首诗,反映了他的不同的诗作风格。《望岳》描写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赞美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抒发作者攀登绝顶的誓言,融情、景、理、于一体,感情基调热情奔放。《春望》写诗人历经战乱,目睹国衰城败之象,身感离乡背井之苦,表达忧国伤时念家悲已之情。这三首诗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学习本课学生对诗歌的形式特点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分认识。学生还能逐步感受杜甫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想,并接受诗人人道主义精神的陶染。
三首诗歌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显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初二的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不高,认知、品析诗歌还欠火候;他们年龄尚小、阅历尚浅,品悟诗情也须点拨。选择一个好的教学方式、确立一个好的教学策略,是学习本文的制高点。
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修辞方式。
2.反复诵读,品味感悟。
3.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修辞方式。
2、反复诵读,品味感悟。
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
2.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
两课时
1.创设情境2.引导点拨法3.对话教学法。4.自主探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杜甫曾评价李白的诗歌时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其实他自己的诗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著名评论家胡应麟就曾称赞杜甫的诗说“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他的律诗来体会一下沉郁顿挫的风格,品味诗歌的意境。
《杜甫诗三首》
根据你掌握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请上网查一下本文的背景,简要地写在下面。
唐朝盛世,诗人年轻,意气风发。漫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修辞方式。
2.反复诵读,品味感悟。
3.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
1.查字典,查准字音;2、反复阅读文章,了解内容;3、上网查阅资料。
《望岳》
(一)朗读感知
(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