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710字。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能通过意象把握诗人的情感。
  2、了解怀古诗借故伤今、借故伤己的风格特点。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3、掌握“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二、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2、掌握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体会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与学的方法及课前准备:
  1、教与学的方法:比较阅读法、诵读法、讨论点拨法。
  2、课前准备:设置PPT,预习导学案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杜甫出生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正统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他以稷、契自许,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一心想要走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道路。他曾回忆他的自负心情说:“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但在唐玄宗逐渐昏庸,李林甫、杨国忠相继弄权的社会里,那是注定要碰壁的。杜甫一生的苦难和穷困使他不能不看到封建社会的冷酷现实。
  在他的笔下,多少辛酸苦累倾泻而出,多少忧国忧民积郁其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杜甫。
  (二)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唐玄宗开元中,他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过着“裘马清狂”的生活。天宝五年(746),他到长安,进取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安史之乱起,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度关陇,客秦州,寓同谷,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永泰元年(765),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后死于赴郴州途中。有《杜少陵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