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38张,文字材料约3330+6030字。

  [基础巩固层次(A)]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导学号:46162016】
  千载(zài)    谮言(zèn )    跛脚(bǒ )
  无耻谰言(lán )  伯仲(bó)        薄似纱(bó )
  杜撰(zhuàn )    寡廉鲜耻(xiǎn )  衰鬓(bìn )
  蕴藉(jí )       冠冕(ɡuān )      锃光瓦亮(chénɡ  )
  【答案】 “载 ”应读zǎi,“薄”应读báo ,“藉”应读jiè,“锃”应读zènɡ 。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气概,气势
  B.塞上长城空自许  许:答应
  C.出师一表真名世  名:传名
  D.千载谁堪伯仲间  堪:能够
  【解析】 B项,“许”,称许,称赞。
  【答案】 B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导学号:46162017】
  (1)《书愤》中最能体现陆游诗作“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个特点,且展现了两幅开阔、壮观的战场画面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愤》中运用诸葛亮的典故,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2)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阅读提升层次(B)]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4~5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注]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 这首词是孝宗乾道九年(1173)陆游自汉中回成都后所作。师伯浑:师浑甫,字伯浑,四川眉山人。陆游自成都去犍为,识之于眉山。他隐居不仕,陆游说他有才气、能诗文,并为他的《师伯浑文集》作序。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B.“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C.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D.“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
  ……
  书 愤
  本课话题——爱国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两句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千载谁堪伯仲间”,一个反问句既抒发了因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而产生的难言的悲哀,又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体现了诗人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最后诗人自况,表明他自己也会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的爱国之志。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钱学森从1935年去美国,共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的时间可谓漫长,但钱学森连一美元的保险金也不曾存过,因为他从来没想过这一辈子要在那里待下去。
  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钱学森归心似箭,彻夜难眠。得知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当局用名誉、地位等挽留他,甚至还派特务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军方更是无理地吊销了钱学森参与机密研究工作的证件。面对美方的蓄意阻挠,钱学森不仅没有削弱回国的信心,反而更加坚定了报国的信念。1955年,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从此,他百折不挠,走过了将自己奉献给祖国,奉献给科学事业的一生。他用实际行动见证了自己“此生唯愿长报国”的誓言。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李四光
  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
  ——巴斯德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列宁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1)单音字
  衰(shuāi)鬓(bìn)     千载(zǎi)       伯仲间(zhònɡ)
  (2)多音字
  散(sǎn)散文(sàn)散步  伯(bó)伯父(bǎi)大伯子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名出师一表真名世(名传,闻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字,名称)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命名,得名)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名誉)隳名城,杀豪杰(有名的,著名的)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出师一表真名世(名词用作动词,传名,闻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