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谈中国诗 (4份打包)
第10课 第1课时 训练.doc
第10课 第2课时 训练.doc
第10课.doc
第10课.ppt

  第三单元  第十课  第一课时
  1.选出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导学号 26690290( C )
  A.咽(yàn)喉      薄(bó)弱
  单薄(bó)     难以下咽(yàn)
  B.轻鸢(yuàn)     无垠(yín)
  星宿(xiù)     卓(zhuó)然不群
  C.皮很薄(báo)     咻咻(xiū)
  一宿(xiǔ)     数(shuò)见不鲜
  D.呜咽(yàn)     颦(bīn)蹙
  凌(líng)云     一蹴(cù)而就
  【解析】 A.咽喉:yān,B.鸢:yuān,D.呜咽:yè,颦:pí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导学号 69590079( A )
  ①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造成不少农村子弟选择进城读书,这不但导致农村大量校舍闲置,而且使城市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雪上加霜。
  ②目前的中学课堂,学生回答老师提问的积极性远不如小学生,不少学生一听到老师提到自己的名字,就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
  ③因为有了充足的伏笔铺垫和出人意料的结尾,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情节显得波澜起伏,悬念丛生,让读者回味无穷,赞叹不已。
  ④他潜心研究东欧文学近二十年,阅读了大量的文艺理论和文学著作,所以在多次研讨交流的时候,总能发表不同于别人的一得之愚。
  ⑤过去的三年间,我市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多个旧区改造项目建成,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建设蓝图进一步明确。
  ⑥本场篮球赛,两队的比分紧咬,比赛处于胶着状态,直到最后一节辽宁队突然哑火,新疆队才水落石出,最终拿下了比赛。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
  【解析】 ①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②如鲠在喉:好像鱼刺卡在喉咙里,形容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用于此处不合语境。③波澜起伏:原指波浪四起,后比喻文艺作品情节曲折。④一得之愚:谦词,指自己对于某一问题的见解。⑤一日千里:形容进展极快。⑥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
  ……
  第三单元  第十课  第二课时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导学号 69590082( D )
  ①他是个固执的主教练,当人们期待这位以构建进攻体系见长的主教练给火箭队带来实质性变化时,他却萧规曹随,完全沿用了前任主教练的打法。
  ②当今世界,科技与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日俱增,科技教育化与教育科技化形成鼎足之势,成为21世纪中国两大支柱。
  ③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小余心头淤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④这则笑话因为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们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很有力量,所以,在民间流传很广,几乎家喻户晓。
  ⑤到2025年前后,随着歼-20战机、国产航母、095级攻击核潜艇、055级万吨驱逐舰、东风-41洲际导弹以及高超音速飞行器等和美军最尖端装备并驾齐驱的中国武器陆续形成战斗力,国际特别是亚太政治格局注定会发生近乎颠覆性的变化。
  ⑥有人认为应该把保本的和不保本的理财产品用不同的名称具体地加以区分,让金融产品实至名归,才能维护市场的稳健和发展。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①⑤⑥
  【解析】 ①萧规曹随: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句中说他“完全沿用了前任主教练的打法”,故使用恰当。②鼎足之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句中说“科技教育化与教育科技化”是两个方面,故错误。③电光石火:指闪电的光,燧石的火。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句中说的是“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对象不当,望文生义。④漠不关心:对人对事感情冷漠,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后面不能跟宾语。而句中后面加了宾语“人们疾苦”,故错误。⑤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⑥实至名归:指有了实际的本领或成就,相应的名声自然随之而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导学号 69590083( C )
  A.日前,在时隔八年之后重返世界杯战场的中国女足队员将踏上2015年加拿大女足世界杯的征程,姑娘们仍然一如既往地选择了默默坚守。
  B.“专车”服务为市民出行带来了优惠、快捷的便利,但也引发了出租车司机收入下降,因此有关“专车”服务是否合理的争议从未间断。
  C.美国著名学者、普利策奖和自由勋章获得者威尔杜兰特和其夫人合著的代表作《历史的教训》,2015年被中纪委网站推介为“新年第一书”。
  D.近年来,各种民间投资理财公司推出的所谓理财产品花样繁多,在理财过程中老年人理财往往是最容易受伤、最容易遭遇理财陷阱的人群。
  【解析】 A.前后矛盾,“日前……将”时态发生冲突。“日前”说明事情已经过去,“将”说明事情还未出现。删除“将”。B.成分残缺,在“下降”后加“的问题”,与前面的谓语动词“引发”呼应。D.主谓搭配不当,最后一个分句“中老年人理财是……人群”,删除“理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导学号 26690302
  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
  ……
  第三单元  第十课
  一、课内双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26690305( D )
  A.精髓(suǐ)         纯粹(cuì)
  数落(shǔ)     数见不鲜(shù)
  B.停泊(bó)     湖泊(pō)
  无垠(yín)     鲜为人知(xiān)
  C.槛外(jiàn)     门槛(kǎn)
  涕泪(dì)     一蹴而至(cù)
  D.叫嚣(xiāo)     犬吠(fèi)
  颦蹙(cù)     轻鸢剪掠(yuān)
  【解析】 A数见不鲜:shuò,B鲜:xiǎn,C涕:tì。
  2.“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这一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26690308( D )
  A.“名言”这里是称说、描述的意思。
  B.“凑泊”这里是形成的意思
  C.这句话是由上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概括出来,而对上句话有解说作用。
  D.这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下面对课文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26690309( C )
  A.文章题目是“谈中国诗”,“谈”而非“论”,表明其行文风格,并非板着面孔讲话,而是“炉边夜话”一般的聊天。
  B.“中国诗”,规定了“谈”的内容,也关涉谈的方法,应与“非中国诗”比较而谈。
  C.“假如一位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要作概论”“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意思是一个人如果知识面狭窄,就不能正确理解诗的内容。
  D.作者认为,只有采用比较文学的立场,居高临下地对中外诗进行比较,才能对中国诗作出正确的评价,得出合理的结论。
  4.下面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26690310( A )
  A.爱伦•坡“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这句的意思是说爱伦•坡没读过中国诗,孤陋寡闻,才提出可笑的主张。
  B.“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闪电战”一是指欣赏中国诗的时间快,二是指中国诗篇幅短。
  C.“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这句的意思是说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
  D.“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形象深刻地说明了“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
  【解析】 本句不是嘲笑爱伦•坡孤陋寡闻,而是衬托中国诗的超出想象的短小精炼。
  二、文本精品
  阅读文章第七、八自然段,回答5~8题。导学号 26690311
  5.文章在后半部分作者为什么“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