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中学诗歌鉴赏“立美引导·全息促学”教学模式初探<br>
作者:岳阳中学 胡勇<br>
指导思想:<br>
1、有效地改变当前的中学诗歌教学低效·高耗·非美的现状;<br>
2、建构符合新课程标准和现代语文的高中文学鉴赏课堂教学模式。<br>
3、充分发挥诗歌教学的审美教 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身心和谐发展;<br>
  <br>
理论依据:<br>
1、  现状分析:<br>
诗歌鉴赏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是“非美”的。诗歌乃是最纯粹精微的语言艺术,乃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人性之美的综合展示。诗歌的教化意义、历史意义以及文化意义的实现都必须建立在诗歌的美学本质上,然而当前大多数诗歌鉴赏教学仅仅停留在“读读·讲讲·背背”。一首诗的教学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作者·时代背景介绍――诗歌朗读至背诵(大凡是机械记忆·随意诵读)――诗歌大意·主旨解说(偶有与学生的问与答)――艺术鉴赏分析(主要是教师总结)――完成练习(符合高考形式的诸如修辞·诗眼·主题的分析等等),详细一点还会涉及到对诗歌风格、流派的了解,也有对意境、意象、诗味的品评以及结构·韵律的把握,看似全面详审(这些也的确是诗歌鉴赏中的重要因素),但一方面由于过于注重这些使本应兴味盎然的诗歌鉴赏阅读变成枯燥的诗歌知识学习,另一方面由于教学诸环节的各自孤立使得诗歌理解和欣赏根本无法建立统一性和完整性,诗歌之美(诗味·诗意·诗情)的形成过程得不到合理的展现,最后使诗歌鉴赏沦为一种外在的技巧式的反应和机械积累,不仅诗歌鉴赏能力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会受到挫伤甚至扼杀,诗歌学习的意义和审美教育功能将丧失殆尽。<br>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