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模块综合检测(一)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模块综合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四)+《诗经》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五)+离骚+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一) 荷塘月色+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模块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时间:40分钟 满分:42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空白(kōng) 肤浅(fū)
悼念(dào) 卓有成效(zhuó)
B.驱逐(zhú) 繁芜(wú)
豁然(huò) 不可估量(liáng)
C.奠基(diàn) 剩余(shèng)
诅咒(jǔ) 浅尝辄止(zhé)
D.撰稿(zhuàn) 忌恨(jì)
诬蔑(wǔ) 双重身份(chóng)
解析:选B A项,“空”应读kòng;C项,“诅”应读zǔ;D项,“诬”应读wū。
2.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编辑 诽谤 水乳交溶 坚忍不拔
B.奚落 赏鉴 原形毕露 满腔热情
C.困顿 觉悟 眼花潦乱 食不果腹
D.衷心 出版 旁征博引 欢渡佳节
解析:选B A项,溶—融;C项,潦—缭;D项,渡—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美国使用“炸弹之母”轰炸阿富汗,其威力似原子弹,________阿方伤亡情况会很严重。
②边境广播站站长黄炳坤在基层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展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赤胆________。
③中纪委机关刊:违纪干部用尽“洪荒之力”________,也难逃重罚。
④专家列出了打造智能家居________的十大智能装备,很吸引人。
A.估量 衷心 掩饰 必须
B.估计 忠心 掩饰 必需
C.估量 衷心 掩盖 必须
D.估计 忠心 掩盖 必需
解析:选B “估量”和“估计”都有对未来情况揣度的意思,但“估量”一般不带宾语,“估计”可带宾语。根据语境,句①选“估计”恰当。“衷心”是形容词,指出自内心的;“忠心”是名词,表示忠诚的心。句②应该选名词“忠心”。“掩盖”指遮盖,是中性词,只是将事实原封不动地掩藏起来,不让别人知道;“掩饰”是个贬义词,是指当事人会对事实进行改编,让事实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让别人来理解。根据语境,句③选“掩饰”恰当。“必须”是副词,意为“一定要”,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是主观要求;“必需”则为动词,意思是“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是客观要求。根据语境,句④选“必需”恰当。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村居是党和政府服务群众、贴近群众的一线,要在繁芜丛杂中找到符
……
课时跟踪检测(四) 《诗经》两首
(时间:40分钟 满分:57分)
一、基础巩固(20分,第1~5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氓之蚩蚩(chī) 乘彼垝垣(huán)
载饥载渴(zài) 小人所腓(féi)
B.尔卜尔筮(shì) 靡有朝矣(zhāo)
其水汤汤(tāng) 四牡(mǔ)业业
C.匪我愆期(qiān) 于嗟女兮(jiē)
渐车帷裳(cháng) 不遑(huáng)启居
D.将子无怒(jiāng) 体无咎言(jiù)
犹可说也(yuè) 四牡骙骙(kuí)
解析:选C A项,“垣”应读yuán;B项,“汤”应读shāng;D项,“将”应读qiāng,“说”应读tuō。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载笑载言 载:动词词头,无义
B.以我贿迁 贿:财物
C.女也不爽 爽:直爽、爽快
D.静言思之 言:助词,无实义
解析:选C C项,爽:过错。
3.下列各组句子中,每句都包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
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C.匪来贸丝/于嗟鸠兮
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
解析:选C A项,莫—暮;C项,匪—非,于—吁;B项、D项无通假字。
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B.①不遑启居,狁之故②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C.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D.①我心伤悲,莫知我哀②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解析:选B A项,①介词,把,②目的连词,来;B项,①②都是助词“的”;C项,①动词,到达,②副词,就;D项,①不定指代词,没有人,②同“暮”。
5.对下列叠音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驾彼四牡,四牡骙骙骙骙:形容眼睛明亮的样子
B.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翼翼:形容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
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晏晏:形容欢乐的样子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旦旦:形容诚恳的样子
解析:选A A项,“骙骙”形容马强壮的样子。
6.名句默写。(5分,每空1分)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
模块综合检测(一)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990年以来,散文写作再度兴起,在本质上源于当代汉语写作的危机和汉语写作中的思想危机。在经历了“新时期文学”的辉煌之后,在20世纪90年代,汉语写作身陷危机四伏的语境,汉语写作者自身的困境也在此语境中呈现出来,且比以往更为深刻和复杂。在这一背景中,任何一种文体的成绩都与突破这一危机有关,无论是好的小说还是好的散文与诗歌。与虚构的文学样式相比,散文更直接地表达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和审美观,用语言的形式反映了知识分子的存在方式。如表现、批评、理解,如名士、绅士、隐士,如描写、讽刺、委屈、缜密、劲健、绮丽、洗练、流动,都是散文中的散文作为。但正是在这些方面,我们不无失望。在这个意义上说,众多散文写作者并未真正理解何为散文和散文何为。
散文的危机并非因为它日益增强的边缘化和公共化,究竟有多少人写作散文并不重要,究竟有多宽的文体疆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作者是否真正理解散文的要素并具备散文写作的品质。当下散文,在精神上缺乏与现实的对应关系,现实的生动、丰富、复杂在散文中消失了,一个作者的世界观和思想的底线在散文中消失了。一个作者在写作中和现实是构成紧张还是松散或是暧昧的关系并无合法性问题,但显然要有穿透现实的思想能力。一个散文写作者必须保持知识分子的思想风度,对沉沦的社会保持警惕,不必剑拔弩张,但潜在的立场不可或缺。有没有这样的立场对散文写作来说是不大相同的。为什么一些散文作者的文字虽然漂亮甚至也有些动人但最终还是从读者的心里飘忽而去?散文作者如果没有独立的思想背景,漂亮的文体又怎能不是一个空洞的符号?我们在现实中的处境,涉及人本的种种困境,而关注人的命运、生存意义和精神家园,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主题,因此散文可以回到历史、回到乡土、回到童年,但所有的往回走或往后看,都应当是精神的重建而不是精神的消费。
我赞成包括文化大散文之类的写作对历史叙事的运用,历史叙事探究文化、生命、人性的种种形态,打开中国知识分子尘封的心灵之门和与之相关的种种枷锁是必须的;但是历史的所有询问同时应当是写作者关于自我灵魂的拷问、关于生命历史的考证、关于精神家园的重建。
相对而言,散文与自然和生态的关系日渐疏离。我们越来越缺少与自然、生态对话的散文,文字在面对自然时已经越来越缺少敏感,越来越陌生,越来越不能抵达大自然的怀抱。我们的身体与语言文字长久没有阳光雨露的照射和滋润了。而所有的这些缺失,都表明人的思想、精神、胸襟、格调等都从散文中退出,散文中已经没有了名士、绅士和隐士。
现在,我们明白了散文写作为何离散文远去。
(节选自《散文写作为何离散文远去》,有删改)
1.下面对“散文危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散文危机源于当代汉语写作的危机和汉语写作中的思想危机。
B.散文危机是由散文本身日益增强的边缘化和公共化造成的。
C.散文危机表现为散文作者日渐减少,散文的文体特征日渐模糊。
D.作者缺乏独立的思想背景,不能真正理解散文的要素,不具备散文写作的品质,是散文危机形成的根本之所在。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项不合文意。文章开头说“散文写作再度兴起,在本质上源于当代汉语写作的危机和汉语写作中的思想危机”,而不是说“散文危机源于当代汉语写作的危机和汉语写作中的思想危机”。属于偷换概念。B项与文意相反。文章第二段开头“散文的危机并非因为它日益增强的边缘化和公共化”。C项也与文意不合。因为文中说“究竟有多少人写作散文并不重要,究竟有多宽的文体疆域并不重要”。
2.下面对当下散文现状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精神上缺少与现实的对应关系,作者的世界观和思想底线在散文中消失。
B.一些散文作者文字漂亮甚至动人,但缺乏独立的思想背景。
C.当下散文正走着往回走、往后看的路子,回到历史、回到乡土、回到童年,实现精神的重建。
D.与自然和生态关系疏远,人文情怀从散文中退出,散文中没有了名士、绅士、隐士。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中说“散文可以回到历史、回到乡土、回到童年,但所有的往回走或往后看,都应当是精神的重建而不是精神的消费”,这里说“应当是精神的重建”,意即期望实现精神的重建,不能说“实现精神的重建”。
3.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散文能直接表达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和审美观,而许多虚构的文学样式就不具有这一功能。
B.与现实的关系明确,立场鲜明,关注人类的精神家园,都是散文作者必须具备的要素。
C.拷问自我灵魂,考证生命历史,构建精神家园,都可以通过文化大散文中的历史叙事得以实现。
D.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复杂性的增加,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日渐疏远,与自然、生态对话的散文也就越来越少。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不合文意。文中说“与虚构的文学样式相比,散文更直接地表达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和审美观”,由此推断“虚构的文学样式”也可以“直接表达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和审美观”。B项错误。文中说“一个作者在写作中和现实是构成紧张还是松散或是暧昧的关系并无合法性问题”,据此,“与现实的关系明确”不是散文作者必须具备的要素。D项说“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日渐疏远”是缘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复杂性的增加”,属于无中生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闲读梧桐
余秋雨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