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高2003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题<br>
语 文<br>
绵阳一中刘一忠命制<br>
<br>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br>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br>
<br>
一.(18分,每小题3分)<br>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br>
A.屏蔽 屏气 秉承 摒除 摈弃<br>
B.拾掇 点缀 辍学 啜泣 挫折<br>
C.禅师 蝉联 纠缠 蟾蜍 谗言<br>
D.轩昂 渲染 寒暄 炫耀 绚烂<br>
2.下列句子里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r>
A.他们也通过这条播洒封建文明的文化带,有效地促进了民族的融和、边疆的开发。<br>
B.紫芝妹妹嘴虽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人。<br>
C.长城的底蕴、内涵又与长城雄伟博大的景观所激发出的豪情壮志完美合谐地溶为一体,最终积淀、溶铸成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br>
D.黄昏,贝多芬正在优静的小道上散步,忽然听到矛屋传出悦耳的钢琴声。<br>
3.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br>
A.陈列(摆出来给人看) 新陈代谢(新的代替旧的) <br>
陈情(陈述自己想法) 推陈出新(除去旧的,换掉新的)<br>
B.将就(凑合) 将心比心(拿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br>
将息(调养休息) 将计就计(用对方的办法对付对方)<br>
C.非难(非常难) 惹是生非(招惹是非,引起事端)<br>
非法(违背法律) 想入非非(喻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br>
D.观摩(互相学习,交流经验) 摩天大厦(指极高的楼房)<br>
摩挲(轻轻抚摸) 摩肩接踵(肩挨着肩,脚跟着脚)<br>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br>
①幸亏洋提督早已__________,看他磕头,昂不为礼。<br>
②停了片刻,宝玉便昏睡过去,贾母等才略略放心,只好坐以待旦,叫凤姐去请宝钗安歇,宝钗____________,也便和衣在内暂歇。<br>
③总之,他们对于怎样微渺的事物,都觉吃惊;而常人则__________!故他们是常人而又异乎常人。<br>
④我的眼光越过了生死的界限,将人世的一切都已___________,去探求那赤裸裸的真理。<br>
A.司空见惯 熟视无睹 置若罔闻 置之度外<br>
B.司空见惯 置若罔闻 熟视无睹 置之度外<br>
C.熟视无睹 置若罔闻 置之度外 司空见惯<br>
D.置若罔闻 司空见惯 置之度外 熟视无睹 <br>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r>
A.一个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决定的。<br>
B.难道可以不把这些知识水平稍低的人统统列为知识分子吗?<br>
C.说实在的,我永远也忘记不了那位曾经苦口婆心地教育着我的杨老师。<br>
D.他因为名字上有个“海”字,年纪又比大伙儿长两三岁,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br>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br>
A.今年以来,这个厂的领导在认真落实党的各项经济政策的过程中,生产面貌有了极大的变化。<br>
B.这个超市便宜的价格、完美的售后服务,是你理想的购物之处。<br>
C.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张老师仍无时无刻地关心着那些学生。<br>
D.有的科学家把这<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