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70字。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一、导入
二、作者介绍
艾青前后时期的写作的风格
三、写作背景介绍
(一)为什么把艾青送走?
大堰河其实是“大叶荷”的误写。她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从邻近的下张村招赘,又生了两个孩子。那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叶荷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因此他“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18岁就离开了家。1933年1月,他23岁,在狱中他满怀深情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艾青后来曾回忆说:“我是在一种被冷漠的环境中生活的”,“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爱我,我也爱她。”“《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是出于一种感激的心情写的。” 四、诗歌鉴赏
(一)诵读全诗,概括情感
诵读全诗,概括每个层次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板书)
第一层(1~3段):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怀念与痛悼
第二层(4~8段):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眷恋与感激
第三层(9~10段):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同情与控诉
第四层(11~12):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讴歌与赞美
(二)具体赏析,品味细节
第二节:
大堰河与我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雇佣关系(金钱关系)
大堰河对艾青的爱超越了金钱关系,而是一种真正母亲对孩子的爱。
第三节:
1.为什么看到雪使作者想起了大堰河?
引导学生联系写作背景。作者幼时是在一种被冷漠的环境中生活的,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才感到温暖,得到母爱。人在寒冷孤独时,本能地希望得到抚慰,得到温存,希望回到亲人的身边。正因为这是人之常情,所以看到飞雪在铁窗外飞舞,作者自然想到了曾给自己无限温暖的母爱的大堰河。
这里联系环境冷而思念人的诗句
第四节(重点)
1.朗读
2.这些诗句描写了哪些劳动情景,给我们一个什么印象或感觉呢?
一是大堰河什么活儿都得干,从吃到穿,里里外外处处操劳;二是大堰河十分繁忙,从早到晚,一时也不停闲。(由她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可以推知夫儿们已脱下衬衣入睡,她还在忙碌。)
3.诗中为什么不这样写:“在你吃饱了饭之后,在你睡了一觉之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