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300字。
给写作一个“引爆点”,学生可以轻松“发帖子”
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组      廖  菁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这是阿基米德的名言。在学生课外练笔的路上,我尝试过几种方法,有全开放式的自由写作模式、全封闭式的命题写作模式和半开放半封闭的感悟写作模式,希望为学生找到一个可以轻松掌控作文的支点,让思想驰骋在广袤的牧场上,啃食鲜嫩的水草,呼吸清新的空气,酣畅淋漓地挥洒自己的才情。
课外练笔的第一种尝试:全开放式的自由写作模式
全开放式的自由写作,顾名思义就是每周上交一篇文章即可,对写什么,怎么写,没有作任何的限制与要求,甚至包括字数也不作限定,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我的初衷当然是希望给予学生最大的写作空间和自由度,以期让他们以文字来倾吐自己最想倾吐的灵魂话语,记录最想记录的真实故事,抒发自己最想要抒发的生存感受,展示自己最想展示的思想个性。最终,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增长写作兴趣和提升写作水平。
但令我奇怪的是,时间并不是很长,同学却陆续出现了情感疲软和思想疲软症。他们不愿意沉静下来再去记录生活中本真的原态的故事了,因为他们感到生活节拍日复一日单调划一,生活印象太稀少、太模糊、太琐碎又太无聊,激荡不起一点一滴的情感涟漪,激发不出一丝一缕的思想芥蒂。他们又不愿意努力去拓展阔开自己的阅读视野,让情感思想跳出学校生活的象牙之塔,转而关注社会,关注国际,关注人类。所以他们的写作复又回归到“不知道写什么好”的“无米之炊”的状态上来。
在这一练笔模式尝试彻底宣告失败之余,我反思着,其实全开放的自由写作模式不是错,因为对写作者而言,练就自由写作和自觉创作的习惯是很要紧的,自由的就是真实的。但正如罗丹所说:“美丽的风景所以使人感动,不是由于它给人或多或少舒适的感觉,而是由于它引起人的思考。”问题就在于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局限了“从生活常态中发现什么有意义的题材,提炼出什么有价值的哲思来记录成文”的可贵意识的生成。 
课外练笔的第二种尝试:全封闭式的命题写作模式 
全封闭式的命题写作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每一周上交一篇文章,但老师圈定了若干写作命题,学生只能从中任选一个题目进行写作。我的出发点是摘除学生“不知道该写什么”的包袱,让他们一经介入写作,就只需考虑“怎么写”“如何更形象表达”的问题。
但接下来,问题又暴露出来,学生的练笔一下子隔离了现实生活,要写成一篇文章似乎不再需要从眼前的生活中挖出所要写的人物,写自己最熟悉的心中、身边人,处处落于大众寻找素材和情感了,他们一出手就请出一大堆帝王将相、社会名流,挖空心思到很遥远的地方艰难地搜寻,所以交上来的作文,再没有了先前的真材实料和真情实感。毫无疑问,要批阅这些没有一定现实基础和生活依据的思想空洞、情感苍白的文字实在的一件苦不堪言的事情。
在这一练笔模式又以失败告终后,我再次进行反思,封闭式的命题写作模式,对命题老师的水平要求实在是太高,如果命题太过于稀疏和平常,甚至死板和陈旧,都将扼杀创作者的才华。而我们平时练笔的目的是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刺激他们的创作欲望,诱发他们强烈的创作冲动,从而提升他们的创作水准。对于练笔来说,“我想要写什么”比“我该怎么表达”更重要,逼迫他们写自己不想写的外在的、明显的大道理,只会适得其反,甚至南辕北辙。 
前面这两种尝试,有的只是失败的教训,但它们为我找到下面这一成功的模式,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课外练笔的第三种尝试:半开放半封闭的感悟写作模式
半开放半封闭的感悟写作模式,就是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足够冲击力的素材,让他们阅读欣赏,使他们内在的精魂激荡起来,情感蓄积起来,领悟升腾起来,最终在一个至高点以文字的形式爆发出来,唱响文字的最强音。这种模式源于“多读、多想、多写”的最本真语文学习秘诀,有点类似写读后感,把自己的瞬间最真实的、最浓烈的感受和最深刻、最独到的领悟记录下来。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是变“不想写”“不会写”为“如鲠在喉,不得不一吐为快”,情感是自然决堤,思想是自然生成。
感悟的引爆点可以是一句有震撼力的格言。尼采曾说“精辟的格言,时间的牙齿是啃不动的,它们在任何时代都是营养补剂,虽经历千年也不会衰微。”格言,是用心灵草的,虽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字,但确实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普遍地唤起学生的认可和共鸣。我让学生读纪伯伦的“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在流血,一颗心在宽容。”他们在读后引起了相当的震撼,并用自己的感情和思考浇铸了这样的文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