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30字。
《声声慢》教学设计
巨野县实验中学大成校区 孙宏博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声声慢》是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第二板块的一篇讲读课文,它也是李清照晚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她表达了词人晚年生活的悲苦愁绪。全词用口语写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14个叠字传达出的悲苦情怀,让我们为女词人晚年生活的悲惨掬一把辛酸泪。词人用她女人独有的语言和视角,利用意象的堆积酣畅淋漓的抒发着她的情感,其词意耐人寻味。因此结合这一专题认识意象,品读诗歌的教学总目标,我确定了能认识意象、感悟意境、享受美感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鉴赏意象,体验情感,把握全词主旨。
(2)、能把握李清照作品清理典雅的艺术风格。
2、能力目标
(1)、有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及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2)、提炼信息、概括能力的培养。
3、情感目标
(1)、能体会作者南渡之后的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重、难点
1、重点:解读文句,品味意境
把握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
2、难点:作品艺术风格的把握
二、学情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高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诗歌鉴赏,对如何鉴赏诗歌还一片茫然。
三、教法、学法
1、音乐引入。课前播放歌曲《月满西楼》,同时展示《一剪梅》词。创设一个哀怨凄婉的意境。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经历生疑、矛盾、挣扎、释惑的学习乐趣。
3、“情境法”教学。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