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全国卷2018届高三语文专项复习说明:古诗词鉴赏 (5份打包)
  全国卷2018届高三语文专项复习说明:古诗词鉴赏概述.docx
  全国卷2018届高三语文专项复习说明:古诗词鉴赏第1讲:分析诗歌形象.docx
  全国卷2018届高三语文专项复习说明:古诗词鉴赏第2讲:赏析诗歌语言.docx
  全国卷2018届高三语文专项复习说明:古诗词鉴赏第3讲:赏析表达技巧.docx
  全国卷2018届高三语文专项复习说明:古诗词鉴赏第4讲:鉴赏情感、观点态度.docx

  第1讲 分析诗歌形象
  【考点解读】
  高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即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此类型题在诗歌鉴赏中的分值约在4分左右,难度适中。
  【知识梳理】
  诗歌形象
  形象是主观情志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古诗中的形象鉴赏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文学形象鉴赏,它包括自然意象和人物形象两个方面。
  自然意象 指浸透诗人情志情意的具体物象,亦即人物形象以外的,寄托着诗人情感倾向的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象。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意象的剪辑组合即构成深邃的意境,而意境的营造又是塑造诗歌艺术形象的重要依托。还包括事物形象。(注:客观物象不是意象,只有熔铸了作者感情的客观物象才算意象。)
  设问方式 ①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②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人物形象 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前者是诗人自己,后者是诗人所刻画和表现的人物。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②简要分析(或概括)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③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附:诗歌常见经典意象
  (一)送别类意象
  杨柳 “柳、留”谐音,古人送别,折柳相送,表达依依惜别深情,传达怨别怀远情思。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芳草 喻离恨。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杨花 象征离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来
  ……
  古诗词鉴赏
  第3讲 赏析表达技巧
  【考点解读】
  诗歌鉴赏中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一般以主观题形式出现,分值在6分左右,难度适中,近年来呈现综合性考查的趋势。需要学生掌握诗人的写作技巧并明晰这些技巧产生的效果,训练学生鉴赏作品的能力。
  【知识梳理】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表达技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一、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
  掌握古诗歌中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提高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修辞 作用 示例
  比喻 描绘意象更加形象生动,体现意象的情态特征。 李白《清溪行》:“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借代 借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 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双关 双关的使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能加深寓意,给人深刻印象。 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二、表达方式
  基本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在古代诗歌中重点考查描写、抒情两类,并且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