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810+4390字,无答案。

  《江南的冬景》第一课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郁达夫的生平及创作成就。
  2、运用工具书,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
  3、明确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江南冬景明朗特点的,进而体会出作者对江南之冬的眷恋之情。(重难点)
  4、学习文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受,并用美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二、独学内容
  (一)走进作者: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他发愤读书,成绩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
  (二)了解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5年。1933年4月,郁达夫举家由上海移居杭州,修筑“风雨茅庐”,想在这里过隐士般的生活。在这期间,他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下了大量的山水游记,借山水力排心中苦闷,《江南的冬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
  在《江南的冬景》里,我们看到了一位在山水之间逍遥的名士,但其实,这位名士的逍遥不过是在现实中受阻之后为自己寻找的一条解脱之路罢了。
  (三)下面是本文中出现的部分疑难字词,请给加点的字注音,并理解其含义。
  煮茗(    )    蛰居(    )    曝背(    )     亘古(    )  涮羊肉(    )  赭色(    )
  正月(    )    乌桕(    )    恣意(    )     谛听(    )  剥花生(    )  丰腴(    )
  月晕(    )    冬霖(    )    远阜(    )     槎桠(       )
  自己不熟悉的词义解释如下:
  (四)审题产生的疑问:
  三、合作探究,携手共进:认真阅读课文,思考:
  1、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2、在《江南的冬景》中,我们感受到,作者心目中的江南的冬天很好,阅读之后,你能够用哪些更具体的词语来替换这个“好”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