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020字。

  声声慢教案
  海南华侨中学 高一语文组 魏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1、品味叠词的作用。
  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后期的愁情。
  (二)能力训练点
  1、熟读背诵全词。
  2、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三)美育渗透点
  感受词的意境美,体味词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背诵全词
  2、品味叠词的作用。
  3、解读词的意象,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李清照后期作品中所体现的“愁”之内涵。
  四、教学方式:诵读品悟   点拨探讨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课前播放《一剪梅》mp3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这么美的音乐把我们一起带进了课堂,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吗?(学生:《月满西楼》)歌词化用了哪位词人的哪首词?(李清照的《一剪梅》)那咱们一起来背背这首词。
  《一剪梅》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了千前北宋年间那个秋天,凉意微微,鸿雁南飞,花飘水流,西楼月满。在这首词中大家觉得李清照的情绪若要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是何字?(生:愁),如果在这个“愁”前面加上定语的话,应该是怎样一种愁?(生:相思之愁,蜜甜的愁,闲愁),在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作者表现出的是一种闲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李清照的后期代表作《声声慢》中的无限愁情。
  二、 词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二、美读
  1、请一个同学有感情朗诵。
  2、对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诵,你觉得哪些地方可以读得更妥当完美些?
  3、放录音,听名家的示范朗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