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打包63份(答案不完整)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写作 01(上)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读写悟道 01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读写悟道 02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读写悟道 03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读写悟道 04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读写悟道 05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读写悟道 06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读写悟道 07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读写悟道 08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基础知识积累与巩固 01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基础知识积累与巩固 02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基础知识积累与巩固 03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基础知识积累与巩固 04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基础知识积累与巩固 05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基础知识积累与巩固 06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基础知识积累与巩固 07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基础知识积累与巩固 08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基础知识积累与巩固 09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基础知识积累与巩固 10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诗歌鉴赏 01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诗歌鉴赏 02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诗歌鉴赏 03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诗歌鉴赏 04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诗歌鉴赏 05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诗歌鉴赏 06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诗歌鉴赏 07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诗歌鉴赏 08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文言文阅读 01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文言文阅读 02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文言文阅读 03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文言文阅读 04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文言文阅读 05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文言文阅读 06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现代文阅读 01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现代文阅读 02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现代文阅读 03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现代文阅读 04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现代文阅读 05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现代文阅读 06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现代文阅读 07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现代文阅读 08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现代文阅读 09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写作 02(下)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写作 03(上)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写作 04(下)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重点篇目回顾 01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重点篇目回顾 02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重点篇目回顾 03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重点篇目回顾 04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重点篇目回顾 05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重点篇目回顾 06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重点篇目回顾 07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重点篇目回顾 08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重点篇目回顾 09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重点篇目回顾 10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重点篇目回顾 11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综合 01第1讲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综合 02第2讲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综合 03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综合 04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综合 05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综合 06 .doc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综合 07 .doc
读写悟道
第一讲 理清脉络,体察语气
北京四中 连中国
一、资料补充
余光中:(1928-),台湾诗人,籍贯福建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母为江苏人),生于南京,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1950年赴台,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
余光中文学语言繁复善变,力求在“在中国文字的风火炉中”,炼出一颗丹来。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
现代文阅读题中,余光中的文章是常选的篇目,希望同学们在平常多阅读他的作品。
二、课堂重点内容思考及梳理
这节课老师主要通过余光中的《地图》这篇文章,给大家讲解了如何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从而真正意义上读懂一篇文章。同时,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它在写作上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和帮助。
同学们可以自己在网上搜寻一下这篇文章,或者在上课时认真阅读,然后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 文章的题目叫“地图”,而文章的内容和题目之间必然是有联系的
,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
2. 研读第一段:
(1)“但最使他沉迷的,是意大利,因为它优雅的海岸线和音乐一样的地名。”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意大利什么样的感情?
(2)作者一开篇说他爱“芬兰”,爱“希腊”,爱“瑞士”,爱“荷
兰”,为什么后边又提到秦王、亚历山大、独脚的海盗,这样写有什
么用意?
3. 研读第二段:
(1) 作者为什么说四川的山岳 “如狱”呢?后边作者为什么又
要说“他更加怀念四川起来”?
(2) 第二段最后作者提到的“另一个大陆”指的是什么地方?
4. 研读第三段:
(1) 第二段作者用的是第三人称,而第三段作者用的是第二人称,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变换人称?
(2)第三段作者主要想表达什么意思?
5.通过这篇文章,对我们在写作上有哪些启示?
以上几个问题,老师在课堂上都有详细的讲解,希望同学们带着这些
问题,认真听讲,看看自己的理解是不是和老师的讲解一
……
高考专题讲
第一讲 音形之间
北京四中 连中国
一、考点明确
本考点重点考查考生是否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按要求正确辨识汉字的读音。考查内容是常见常用字、同音字、多音多义字、形似字、形声字以及易误读的字,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只要求辨识字音,而不考查拼写,更侧重于实用。
二、命题趋势
1.题型依然是单项选择题,但近几年出现了音、形结合,一起考查的趋势。
2.考查范围主要是常用字,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了该考点考查“常用字”,纵观近年高考题,几乎没有涉及有难度的字,也没有超出“常用字”的范围。
3.字音、字形两个考点交替出现。由于考纲压缩基础题,语音与字形题出现了交替考查的情况。
三、字音备考策略势
(一)多音多义字
汉语中有大量的多音多义字,这是汉语的特有现象,也是历年高考语音试题考查的一个重点势.
1.语境辨音。
多音多义字,顾名思义,一个字多一个读音便多一个意思,字意不同读音就不同,而字意是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的,之所以会造成误读,就是因为人们忘记了这一点。因此可以利用音义之间的联系,来准确辨识语音。如“朝圣”中的“朝”为“朝见”之意,因此要读“cháo”,而“朝令夕改”中的“朝”是指“早晨”,因此读“zhāo”。
再如,
“不顾劳累/日积月累/冗长累赘/连篇累牍”, 累,取“连缀”义时读léi,取“积累或牵连”义时读lěi,取“疲劳”义时读lèi;因此正确的读音分别是“lèi,lěi,léi,lěi”。
2.词性辨音。
许多字因词性不同而读音不同,因此区别其词性,也是辨析多音多义字的重要方法。如 “寒舍/退避三舍”,“舍”表示房屋、行军路程等名词意时读“shě”,表示舍弃、施舍等动词意时读“shè”,试题中的“舍”都是名词意,因此均读“shě”。
(二)形声形似字
高考注重选择常用字中的形声形似字让考生辨识,备考字音题时,要牢记“一个摈弃,一个关注”。
1.一个摈弃
即要摈弃“读半边”的办法。形声字,在汉语中占绝大多数,这类字的读音往往按该字的声旁来读,但是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和汉字写法的演化,70%左右的形声字已不能按照声旁读音了。如果继续用“读半边”的办法,就很容易造成形声字的误读。
2.一个关注
即要关注声旁同,读音异的字。高考试题中多以形声形似字的声旁为干扰项,来设置答题障碍。如: “赡(shàn)养/瞻(zhān)仰”。要特别注意那些声旁与字读音不一致的字,因为这些字往往是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备考时对这些字要特别注意,随时归纳,随时总结。
(三)易读错的字
易读错的字有形似字、习惯误读字、难读字等,对于这一类字首先要辨析差别,避免误读。同时要努力排除干扰,排除习惯错音和方言干扰。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习惯中,
……
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与延伸
第2讲 诗歌内容的理解
北京四中 杜蘋
学习内容:
一、概述
从理解诗歌内容的角度出发,古代诗歌鉴赏题一般答题方略
(一)按题材给诗歌分类,以了解主旨。
(二)了解诗人经历、思想和艺术风格。
(三)了解诗人所处时代,以知人论世。
(四)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
二、列举诗歌题材内容的分类
(一)咏物诗 (二)咏怀诗
(三)咏史诗 (四)山水诗、田园诗
(五)赠别诗 (六)登高诗、凭栏诗
(七)爱国诗 (八)边塞诗
在这八类题材中,你了解它们各自的内容和风格特点吗?
三、了解诗人经历、思想和艺术风格。
• 李白 杜甫 王维 白居易 李贺 贾岛 杜牧 李商隐
• 李煜
• 晏殊 欧阳修 范仲淹 柳永 苏东坡 秦观 黄庭坚 李清照
• 陆游 辛弃疾 姜夔
我们把以上20位作家分为了四类,同学们是否知道我们依据什么样的标准分类的?对于这20位作家,你了解又有多少呢?
四、了解诗人所处时代,知人论世。
1.拿唐代的边塞诗举例:
[例1 王之涣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例2 王昌龄 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根据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唐代的边塞诗在思想和艺术风格方面有哪些特色呢?
2.拿北宋、南宋不同的诗歌旋律来举例。
[例1 苏轼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例2 王安石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根据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宋代的诗在思想和艺术风格方面有哪些特色呢?
五、诗歌思想情感的分类
(一)孤独寂寞 (二)惆怅哀伤
(三)烦躁苦闷 (四)激愤愤懑
(五)欢快惬意 (六)欣赏仰慕
(七)恬淡闲适 (八)坚守节操
(九)羁旅漂泊 (十)国破家亡
(十一)忧国忧民 (十二)怀才不遇
六、对应练习
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
高考专题讲
第四讲 熟悉陌生的实词
北京四中 连中国
高考最容易考、最容易错的15个单音节词
1.拔 bá
①拔出。
②提拔:“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③攻取:“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突出,挺拔。
2.拜 bài
①表敬意。
②拜见。
③授与官职:“拜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授受官职:“于是辞相印不拜。”
《指南录后序》
3.暴 bào
①暴露。
②残暴。
③突然:“屠暴起,以刀劈狼首。”(狼)
④通“曝”。
4.鄙 bǐ
①鄙陋:“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②用于谦称:鄙人。
③边远地区:“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5. 次 cì
①次序。
②第二等,次一等:“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谋攻》
③驻扎:“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赤壁之战》
④编排:“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陈涉世家》
6. 逮 dài
①逮捕。
②及,赶上:“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不逮。”《冯婉贞》
7. 封 fēng
①分封,授予。
②封存。
③筑坛祭天:“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④边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得道多助)
……
论说类文章阅读——规律方法
北京四中 连中国
论说类文章读懂的3条途径
①借助逻辑常识理解文章的内容
②借助语法知识把握文章的结构
③借助修辞方法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
据美国K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大多数“生物降解”塑料并不能真正降解。利用能随时降解普通有机物质(例如纸和木屑)的细菌所进行的试验表明,包括塑料垃圾袋、“用后即丢”的尿布、饮料瓶等在内的大多数产品并不是可以生物降解的。
研究人员指出,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一些生产厂家说,这些产品如果在物理上发生了变化,则是可以生物降解的,它们一旦与其他物质混合,便会自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长。研究人员认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质在需氧条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它们则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经他们试验的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达到上述标准。
问题:下列与K大学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有关的说法,哪几项是正确的?
A. 凡是称可以“生物降解”的塑料产品都根本不能降解
B.一些塑料生产厂家对产品的功用宣传不实
C.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应出现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D.塑料产品的废弃物多数不会自溶自消
E.这些塑料产品在物理上发生变化之后就可以生物降解
1.C、D
二
①预测未来是人类从古以来就有的愿望,未来学有着悠久的历史。②古希腊人曾用占星术、神谕预测未来,相信“先知”和哲人可以接受上帝的旨意,预知未来。③中国古代曾用占卜、天象预测未来。④殷墟中大量龟板上记载的都是占卜的内容。⑤不过占星术和占卜都不能真正预测未来。⑥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泛滥与天狼星的关系的经验,预测到当天狼星黎明时升起在东方时,尼罗河就要泛滥,从而对尼罗河水情作了正确的预测。⑦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后,一些学者根据掌握的规律和经验作过不少预测。⑧例如门捷列夫预测了一些元素的存在,凡尔纳预测到潜水艇的发明和飞向月球的可能。
读后,请概括本文段的主要意思。
答案:什么是真正的“未来学”以及预测未来开始的时间(古埃及的正确预测情况)
三
新风气的代兴也常有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它一方面强调自己是崭新的东西,和不相容的原有
……
文言文阅读
第1讲 综述
北京四中 杜蘋
学习内容:
一、本专题讲解的意义:
1.明确高考目标: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古代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年轻一代的学生很有掌握它的必要。
“浅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即使难度相同的古代诗文,对于古代诗文素养不同的人来说,也会有对所谓“浅易”程度的不同认识。这里的“浅易”应当理解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大体能够掌握的程度。
2.体会工作意义
课文讲读&练习检测
很多同学认为高一高二讲课文、做检测就够了,既然高考中涉及的文言文阅读都是课外篇章,那么就应该主要做模拟题。但事实上,从四中高三教学的统筹安排来看,我们在高三第一学期对文言文的备考主要是围绕曾经学过的课内文言文,安排了“每周一练”。为什么这么安排呢?
★对应练习
选修二 文言文复习(《庄子寓言四则》《五蠹》《察传》《非攻》)
1.下列加红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乃中《经首》之会(节奏)
②因其固然(因为)
③如土委地(卸落,坠下)
④旋其面目(转变)
⑤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糊涂,不清醒)
A.①④ B.①⑤ C.②③ D.②④
2.下列各句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①砉然向然 ②技盖至此乎
③善刀而藏之
④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⑤请循其本
⑥昔者庄周梦为胡蝶 ⑦此之谓物化
A.①②⑦ B.②⑤⑥ C. ①③④
D.③④⑦
3. 文学文化常识填空。(每空1分,20分)
①儒家的代表人物是 (填时代)的
……
文言文阅读
第9讲 例题讲析之二
北京四中 杜蘋
学习内容:
本次例题包括:
• 四川卷
• 江西卷
• 重庆卷
[例1•四川卷仿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来济,扬州江都人。父护儿,隋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难,阖门死之,济幼得免。转侧流离,而笃志为文章,善议论,晓畅时务,擢进士。贞观中,累迁通事舍人。太子承乾败,太宗问侍臣何以处之,莫敢对。济曰:“陛下上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帝纳之。除考功员外郎。十八年,初置太子司议郎,高其选,而以济为之,兼崇贤馆直学士。
帝将以武氏为后,济谏曰:“王者立后,以承宗庙、母天下,宜择礼义名家、幽闲令淑者,副四海之望,称神祇之意。故文王姒,《关雎》之化,蒙被百姓,其福如彼;成帝纵欲,以婢为后,皇统中微,其祸如此。惟陛下详察。”初,武氏被宠,帝特号“宸妃”。济与韩瑗谏:“妃有常员,今别立号,不可。”武氏已立,不自安。后更谩言济等忠鲠,恐前经奏,辄怀反仄,请加赏慰,而实衔之。帝示济及瑗,济等益惧。
显庆初,兼太子宾客,进爵为侯。帝尝从容问驭下所宜,济曰:“昔齐桓公出游,见老人,命之食,曰:‘请遗天下食。’遗之衣,曰‘请遗天下衣’。公曰:‘吾库有限,安得而给?’老人曰:‘春不夺农时,即有食;夏不夺蚕工,即有衣。’由是言之,省徭役,驭下之宜也。”于时山东役丁,岁别数万人,又议取庸以偿雇,纷然烦扰,故济对及之。二年,兼詹事。寻坐褚遂良事,贬台州刺史。久之,徙庭州。龙朔二年,突厥入寇,济总兵拒之,谓其众曰:“吾尝絓①刑罔,蒙赦死,今当以身塞责。”遂不介胄而驰贼,没焉,年五十三。赠楚州刺史,给灵輀②还乡。(《新唐书•来济传》)
【注】①絓(guà):触犯。 ②灵輀(ér):丧车。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其选 高:与“低”相对,提高
B.副四海之望 副:符合,与……相称
C.岁别数万人 别:告别,分别
D.寻坐褚遂良事 坐:因犯……罪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而以济为之 B.①太宗问侍臣何以处之
②王者立后,以承宗庙 ②济总兵拒之
C.①转侧流离,而笃志为文章 D.①蒙被百姓
②遂不介胄而驰贼 ②武氏被宠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来济是名将之后,幼时遭家庭变故,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仍立志学习。
B.高宗决定立武氏为后,来济和韩瑗以史强谏,认为应选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