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选读(课件试题)(打包21套)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5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二当仁不让于师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3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二当仁不让于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159.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二当仁不让于师自主检测与反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40.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六有教无类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4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六有教无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160.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六有教无类自主检测与反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42.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43.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161.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自主检测与反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44.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45.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162.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自主检测与反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46.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47.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163.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主检测与反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4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4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164.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自主检测与反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50.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165.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自主检测与反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20171222152.doc
二、当仁,不让于师
释文题
“当仁,不让于师”是《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面对仁德之事,对老师也不必谦让。从这句话里,我们能感受得到孔子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对仁义的重视,我们也能体会到孔子与弟子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尽管绝大多数弟子都比孔子年轻很多,但他从不阻止弟子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是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很值得我们深思,尽管他生活在2 500年前的人类文明发祥时期。
明主旨
本课所录选文分别是从弟子对孔子的态度和评价、孔子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及孔子对待弟子的态度和评价三个方面来刻画孔子形象的,既展现了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又表现了孔子对仁德的高度重视和执著追求。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道之斯行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夫子矢之曰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毋吾以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莫春者,春服既成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鼓瑟希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智 聪明、智慧 ②导 引导 ③悦 高兴
④誓 发誓 ⑤已 停止 ⑥暮 晚 ⑦稀 稀疏
(2)一词多义
①绝人虽欲自绝: 不如早与之绝: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抢呼欲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②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弥天大罪: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敢拜子之弥缝敝邑,寡君有望矣:
③莫莫春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莫须有:
④疾伯牛有疾: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答案 ①断绝/绝交/停止/绝命/横渡/陡峭的 ②越发,更加/满/满,整/弥补 ③同“暮”,晚/没有(谁)/表否定,不/表测度,或许 ④一般的病/忧,患/痛心/强,猛烈/锐利
(3)古今异义
①君子学道则爱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丈夫或妻子;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②君子一言以为知
……
当仁,不让于师
自主检测与反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以:因为
B.舍瑟而作 舍:舍弃
C.为国以礼 为:治理
D.其言不让 让:谦让
答案 B
解析 舍:放下。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②夫子矢之曰 ③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④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⑤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⑥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⑦莫春者
⑧唯求则非邦也与 ⑨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⑦⑧⑨ D.③⑤⑨
答案 D
解析 ①“知”通“智”。②“矢”通“誓”。④“以”通“已”。⑥“希”通“稀”。⑦“莫”通“暮”。⑧“与”通“欤”。
3.对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以吾一日长乎尔
(2)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
A.(1)中“乎”的意义不同,(2)中“尔”的意义相同
B.(1)中“乎”的意义不同,(2)中“尔”的意义也不同
C.(1)中“乎”的意义相同,(2)中“尔”的意义不同
D.(1)中“乎”的意义相同,(2)中“尔”的意义也相同
答案 B
解析 前“乎”为句末语气词;后“乎”为介词,于。前“尔”为第二人称代词,你;后“尔”为音节助词。
4.下列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B.博我以文
C.如会同,端章甫 D.风乎舞雩
答案 B
解析 B项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博。A、C、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5.下列与“不吾知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非曰能之,愿学焉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答案 B
解析 B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明年,孔子自蔡如叶。叶公问政,孔子曰:“政
……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自主检测与反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是鲁孔丘与? B.而谁以易之?
C.使子路反见之 D.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答案 D
解析 A项“与”通“欤”。B项“而”通“尔”。C项“反”通“返”。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B.明日,子路行以告
C.子路从而后
D.鸟兽不可与同群
答案 D
解析 A项“丈人”,古义: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义:岳父。B项“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C项“从而”,古义:两个词,从,跟随;而,连词,却。今义:一个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3.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B.何以战
C.作《师说》以贻之
D.遇丈人,以杖荷蓧
答案 C
解析 C项为连词,其他三项皆为介词。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而谁以易之?
B.晨门曰:“奚自?”
C.孔子曰:“何陋之有?”
D.子路宿于石门。
答案 D
解析 D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在第二节中与之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表明了要立足于现实,面向未来,不能只纠缠于过去的得失。
(3)儒家提倡长幼之节,但更重视“君臣之伦”,第四节中与之相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鸟兽不可与同群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2)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3)长幼之节 不可废也
君臣之义 如之何其废之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说,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