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课件试题)(打包11套)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105.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211.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106.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212.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107.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213.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108.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214.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专题检测十二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109.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专题整合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110.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专题整合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201712221215.ppt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一、词人名片
  辛弃疾为人豪爽,尚气节,具备出将入相的文才武略,而一生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寄之于词。其词多咏恢复之志,长于议论,感愤淋漓,承读苏轼的豪旷词风,拓展出南宋豪放词派的新境界。辛词风格多样,豪纵雄放之外,或清丽妩媚,或苍凉沉郁。其词内容博大深厚,艺术造诣之高超、创作个性之鲜明皆超出前人,为宋代最杰出的词人,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存词六百多首,有《稼轩长短句》传世。
  二、诗词故事
  辛弃疾的执政才干
  辛弃疾在任湖南安抚使期间,曾创办了一支两千五百人的“飞虎军”,铁甲烈马,威风凛凛,雄镇江南。建军之初,造营房,恰逢连日阴雨,无法烧制屋瓦。怎么办?辛弃疾自有办法,他令长沙市民,每户送瓦二十片,立付现银,两日内便全部筹足,其施政的干练作风可见一斑。
  三、文题背景
  丑奴儿,词牌名,采桑子的别名。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三十里,有博山寺、雨岩等名胜。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上饶带湖时,常闲游博山,往来于博山道中。这首词是他在博山道中一墙壁上题写的。全词抒发了作者胸中郁结的悲愤愁苦不能抒发的苦闷。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 这首词用对比手法写出一个“愁”字。宜用朗读,读出“愁”之轻重、真假和曲折表达。少年之“愁”是假愁、淡愁,“而今”之“愁”是真愁、浓愁。两种愁
  ……
  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专题导语  宋词在苏轼手中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高旷开朗的风格,却一直没有得到强有力的继承和发展,直到辛弃疾“横空出世”在南宋词坛上。辛词在推进苏词风格的同时,也突破了苏词的范围,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本专题所选的四首词均能体现这一特色。
  学习本专题,要达成以下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成就,把握辛词的思想内容。
  2.初步了解辛词的多样化风格及多样化艺术手法。
  学习本专题,特别要关注辛弃疾复杂的人生经历、一贯的人生追求和始终如一的创作主题,以及这些内容在词作中的反映;还要把握住辛词中强烈的悲愤激情及其表达方式。只有在这两者基础上才能加深对辛词的理解和体会,进一步提高对辛词的鉴赏水平。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一、词人名片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比陆游小十五岁。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亲历金人统治下的屈辱和痛苦生活,让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公元1161年,金人南侵,中原起义军蜂起。辛弃疾聚众两千,隶属耿京为掌书记,奉命南下与南京朝廷联络。归来途中听说张安国叛杀耿京,便
  ……
  专题十二“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小 令
  何谓“小令”?词是配“燕乐”的,在“燕乐”中,“令”是“曲破”中的节奏明快的一截,如果尤为明快精炼,就是“小令”了。
  小令是词中的前辈。因为在小令盛行的五代时期,还没有慢词。最早的小令可上溯至隋炀帝时代的《河传》,可见小令的源起便是词的源起。
  小令有齐句、有长短句。在唐代,跟五言绝句相类的小令是很多的,但随着词的发展,长短句独领风骚了,以至于后来便把词称为“长短句”了。
  古诗的抒情方式
  一、理论讲解
  中国古典诗词可谓抒情诗,它抒情性极强。钱钟书用“中国抒情诗早熟”来评价古典诗词。那么,古代诗人在诗词中是如何抒情的呢?大致可分为两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是主要方式。
  (一)直接抒情
  它也叫直抒胸臆,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不需要任何“附着物”,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有时当作者感情奔放,不直接抒发不足以表达强烈感受的时候,也常用这种方法。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强烈的愤激之情,宛如洪钟巨响,凸现了诗人刚直、倔强、无丝毫奴颜媚骨的品格。
  李煜词的最大特点是纯真,直抒胸臆,总是带着“养尊处优”而来的阅历浅显的、缺少理性的、多情气质的率真之情。这主要表现在他前期的词作中;而亡国以后,他毫不掩饰地倾吐自己内心难以排解的悔恨和巨大悲痛,如泣如诉,像是向人敞开心扉,直接进行情感交流。
  (二)间接抒情
  具体情况见下表:
  间
  接
  抒
  情 借景抒情 把诗人自身所要所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情景交融 诗句因情布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常常以象征、比喻、拟人等手法,借常见之物来传微妙之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