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90字。
《书愤》教学设计
——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陆游及其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2、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
能力目标: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情感目标:
1、体会诗人岁月蹉跎、壮志未酬而又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
2、体会陆诗“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
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在初中时学过陆游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金兵占领的中原领土,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下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真挚!今天我们就走进陆游,研读一下《书愤》,体会诗人这种郁愤的爱国情怀。
二•预习检测
1、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
陆游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他的诗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地浪漫主义精神。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
作品集:《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著名作品有诗歌《书愤》、《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关山月》;词作《诉衷情》、《钗头凤》
2、写作背景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南宋当局偏暗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和排斥,多次被罢官。
《书愤》为陆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所写,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写于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