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素质大拔高+Word版含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0~13题文言文阅读+素质大拔高+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4~15题+古代诗歌鉴赏素质大拔高+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6题+名篇名句默写素质大拔高+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7题+正确使成语素质大拔高+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8题辨析并修改病句+素质大拔高+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9题+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素质大拔高+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3题论述类文本阅读+素质大拔高+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0题+补全语段素质大拔高+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1题+语言综合运用素质大拔高+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4~6题+文学类文本阅读素质大拔高1+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4~6题+文学类文本阅读素质大拔高2+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7~9题+实用类文本阅读素质大拔高1+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7~9题实用类文本阅读+素质大拔高2+Word版含解析.doc
第一大题 第1~3题
素质大拔高
本训练共24题,每题3分,共72分,用时72分钟。
第一关 本科上线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本题共3小题,9分)导学号 00774011
“匠气”一词在书法中体现为用笔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看不到灵动之处,过于死板。
一幅书作给人产生了匠气的观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是临写的方法不得当,太过单一。匠气十足的书法作品,往往给人程序化的机械感。点画、结体、章法无法给人出人意料、眼前一亮的快感,让人觉得乏善可陈。我们看到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中规中矩、缺乏个性,在偌大篇幅下的文字抄写中,墨色光润,没有干湿浓淡之别,结体板正,起收笔千篇一律。清代洪亮吉在《北江书画》里谈道:“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其发展的极致就是“千人一面”,全然没有书法艺术所需要的辨识度、独特性,后期成为了僵化的工匠式劳动。以其为范本临写,久而久之也将陷入一个死循环。若一个人经年累月地积攒了习书的坏习惯,日复一日地养成了匠气,将是十分危险的。
另外,一些当代书家,虽然在技巧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是在个人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这也很容易使得笔下的作品流于俗气。书法是一门除了技艺,还需要不断养修为、内涵的艺术。古时书法只是作为文人、士大夫在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基础上的一门技能,文人雅士以书法为日常书写,同时兼具直抒胸臆、休闲娱乐的意趣,他们不以书法为谋生工具,书法并没有与金钱利益挂钩,因而他们笔下的书法作品显露出书卷气,有丰厚的学养意味。可以说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而今人少养学问,埋头写字,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成了买卖的筹码。如此一来,匠气的书法家自然居多。书家的个人精神风貌通过形质、线条落于笔端,立见高下。弘一法师的书法为后世所称道,就是因为通过观其书作,觉其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人心生平静、安宁。他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所积淀的学养,自然不同于那些只懂埋头练字而忽视读书养精神的字匠。
匠气是应该尽量规避的,但却应有匠心,即工匠精神。文艺评论家陈履生说:“工匠精神即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历史文脉的基因,是能够映现中华文明的底板。”孙虔礼也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我们临习楷体,就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楷书最讲究精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欧体楷书以结体严谨、点线到位著称,如果不能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去临习,临摹的准确性便大打折扣,那么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即使是如行书、草书这样的快写书体,仍然需要慢临,需要推敲。米芾曾言:“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次好,信书亦一难事。”可见即使是率性而为的米芾,对创作的态度也仍然是严谨的,不是随意而就的。
总之,书法艺术应当毕生修为,不仅在锤炼技法之时应避免过度熟练,还需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如此才可避除匠气。
(摘编自《艺术科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写书法时如果只是技艺过于精熟,而缺少变化和灵动之处,致使用笔千篇一律,过于死板,这种表现被称为书法中的“匠气”。
B.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主要是指一种“匀圆丰满”而又中规中矩、结体板正、缺乏个性的楷体书法,常给人以“千手雷同”之感。
C.今人只顾埋头写字而忽视了读书养精神,只把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变成了买卖的筹码,导致在今天充满匠气的书法家越来越多。
D.行书、草书虽属于快写书体,但也仍需要慢临、推敲,就连平时率性而为的著名书法家米芾创作时的态度也是非常严谨的。
[解析] 扩大范围,“只把……”理解有误,原文是“今人……不少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文章落笔点题,提出“匠气”一词在书法中用笔千篇一律、过于死板的问题。
B.第二、三段指出,书作给人匠气感的原因是书家方法不得当,自身修养匮乏。
C.第四段指出,匠心是映现中华文明的底板,书家要有工匠精神,不要有匠气。
D.书家在锤炼技法时避免过度熟练,不断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就能避除匠气。
[解析] 避免匠气的条件是多方面的,见文章最后一段,除了避免过度熟练,不断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之外,还要终生修为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如果以一部缺乏必要的辨识度和独特性的书法作品为范本进行临写,就可能陷入僵化的工匠式劳动,时间久了就极容易形成匠气。
B.通过书法作品的形制、线条,可见书家个人精神风貌的高下;同样,若书家在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也容易使作品流于俗气。
C.楷书最讲究精准,临习时更需要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否则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临摹的准确性也随之大打折扣。
D.书法临习要有匠心,不随意而就,孙虔礼的“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意在强调对书法作品的观察要精准,临习要形神酷似。
[解析] 因果倒置,应该是“如果不能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去临习,临摹的准确性便大打折扣,那么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本题共3小题,9分)导学号 00774012
礼是植根于以家族为本位的传统社会土壤上的道德伦理规范体系,而礼治则是依赖这种体系构建起来的社会秩序。孟德斯鸠曾谓中国古代“礼教
……
第一大题 第4~6题
素质大拔高
本训练共设计散文阅读6篇,试题18个,共84分,用时84分钟。
第一关 本科上线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本题共3小题,14分)导学号 00774049
寂 寞
梁实秋
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在礼拜堂里我也有过同样的经验。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从彩色玻璃窗透进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线,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我自己存在的明证。因为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之感都不会有的!
我的朋友肖丽先生卜居在广济寺里,据他告诉我,在最近一个夜晚,月光皎洁,天空如洗,他独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宝殿的石阶上,翘首四望,月色是那样的晶明,蓊郁的树是那样的静止,寺院是那样的肃穆,他忽然顿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我相信一个人常有这样的经验,他的胸襟自然豁达寥廓。
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它只是一瞬间的存在。世界有太多的东西不时的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一件煞风景的事实:我们的两只脚是踏在地上的呀!一只苍蝇撞在玻璃窗上挣扎不出去,一声“老爷太太可怜可怜我这个瞎子吧”,都可以使我们从寂寞中间一头栽出去,栽到苦恼烦躁的漩涡里去。至于“催租吏”一类的东西打上门来,或是“石壕吏”之类的东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败兴生气,就更不待言了。这还是外界的感触,如果自己的内心先六根不净,随时都意马心猿,则虽处在最寂寞的境地里,他也是慌成一片,忙成一团,六神无主,暴跳如雷,他永远不得享受寂寞的清福。
如此说来,所谓寂寞不即是一种唯心论,一种逃避现实的现象吗?也可以说是。一个高韬隐遁的人,在从前的社会里还可以存在,而且还颇受人敬重,在现在的社会里是绝对的不可能。现在似乎只有两种类型的人了,一是在现实的泥溷中打转的人,一是偶然也从泥溷中昂起头来喘口气的人。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几口新空气。喘几口气之后还得耐心地低头钻进泥溷里去。所以我对于能够昂首物外的举动并不愿再多苛责。逃避现实,如果现实真能逃避,吾寤寐以求之!有过静坐经验的人该知道,最初努力把握着自己的心,叫它什么也不想,而是多么困难的事!那是强迫自己入于寂寞的手段,所谓参禅入定完全属于此类。我所赞美的寂寞,稍异于是。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需强求,一霎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但是我有一刻寂寞,我要好好地享受它。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第一段以细微的声响衬托环境的安静,体现内心的寂寞。以袅袅的炉烟,枯枝的折断、碰击、磕碰等细节描写,表现内心的寂寞感受。
B.作者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心像洗淘了一番似的,感到自己很渺小,而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感都不会有的。
C.作者认为,如果自己的内心先六根不净,随时都意马心猿,则虽处在最寂寞的境地里,永远不得享受寂寞的清福。
D.末段中“我所赞美的寂寞,稍异于是”中的“稍异于是”指作者所谓的寂寞,即强迫自己入于随缘偶得的寂寞的心境,忘掉一切怅惘。
[解析] “强迫自己入于随缘偶得的寂寞的心境,忘掉一切怅惘”不合文意。
2.如何理解文中“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5分)
答:__示例:①寂寞是一瞬间的存在,一霎间的妙悟;②外因是世界上有太多的东西缠绕着我们,使人跌进苦恼烦躁之中;③内因就是自己内心先六根不净,随时心猿意马。__
[解析] 5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答出两个要点给4分,答出三个要点给5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梁实秋说“寂寞是一种清福”,然而有人却责备梁实秋这种态度是“人生的一种逃避”,结合全文,你是怎样看待梁实秋的“寂寞是一种清福”的呢?(6分)
答:__示例:①我同意“寂寞是一种清福”。内心清净,感受寂寞,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寂寞可以让你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胸襟自然豁达寥廓;在当时的社会中,寂寞是供人喘息的几口新空气,纵是一种暂时的逃避,也不该再多苛责;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需强求,要学会好好享受这一霎间的妙悟。②我认为这是“人生的一种逃避”。作者所处的时代令人苦闷,作者需要寂寞来调适自己。“寂寞是一种清福”流露的是一种消极的思想,反映了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当今社会崇尚积极进取,享受寂寞的清福是与时代不合拍的。__
[解析] 6分,观点1分,理由4分,语言表达1分。如有其它理由,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本题共3小题,14分)导学号 00774050
流露你的真表情
毕淑敏
学医的时候,老师问过一道题目:人和动物,在解剖上最大区别是什么?答案各种各样:是站立行走,是懂得用火,是劳动创造了人……都被先生一一否定
……
第三大题 第21题
素质大拔高
本训练共24题,每题5分,共120分,用时120分钟。
第一关 本科上线
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导学号 00774408
“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说的是幼儿教育问题。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准备阶段,一旦失度,就会给孩子成长带来负面效应。一旦造成负面效应,势必把孩子引向歧途。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已经下达通知,严禁幼儿教育失度,这样就可以避免负面效应。只要禁止了幼儿失度教育,就能把幼儿培养成“四有”新人。
①造成幼儿教育负面效应,不一定把孩子引向歧途。
②__严禁幼儿教育失度,不一定避免负面效应__。
③__禁止了幼儿失度教育,不一定把幼儿培养成“四有”新人__。
[解析] 5分,答对一处给3分,答对两处给5分。
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导学号 00774409
根据我国法律,凡是走私犯,一律绳之以法。如果赵某是走私犯,那么,他必须受到法律制裁。经查明,赵某确实受到了法律制裁,所以,赵某是走私犯。如果让赵某逍遥法外,我们的国家就会出现混乱局面,广大人民群众就势必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①赵某受到了法律制裁,但他不一定是走私犯。
②__即使赵某逍遥法外,国家也不一定出现混乱局面__。
③__即使赵某逍遥法外,广大人民群众也不一定陷入水深火热之中__。
[解析] 5分,答对一处给3分,答对两处给5分。
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导学号 00774410
江西省村干部程扶摇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基层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事业满腔热忱的精神,受到了全国人民的钦佩。如果我们的基层干部具有这种精神,那么,基层群众的老大难问题就会全部化解,干部就都是群众崇拜的偶象,我们的社会风气就能彻底转变。
①基层干部具有这种精神,基层群众的老大难问题不一定全部化解。
②__基层干部具有这种精神,干部不一定都是群众崇拜的偶象__。
③__基层干部具有这种精神,社会风气不一定彻底转变__。
[解析] 5分,答对一处给3分,答对两处给5分。
4.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被清华大学录取的残疾考生魏祥为什么只要求解决母子的住宿,没有其他要求?答案很简单:自尊与善良。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自尊与善良,就会失去了生存的基本条件。现在,举国上下都在提倡自尊与善良,这样,势必迅速提高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