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840个字。
李明哲《木兰诗》教学实录评析
细读:追求适体与跨体的统一
——李明哲《木兰诗》教学实录评析
大理大学文学院汲安庆
一、导思:木兰是个怎样的女子
PPT:木兰诗(北朝民歌)
师:木兰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传颂,多次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美国电影《Mu-lan》将木兰的故事传遍世界。这个故事的源头,就是北朝民歌《木兰诗》。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木兰诗》的原型木兰,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评析:以《木兰诗》的影响力激趣,以核心问题“木兰是个怎样的女子”导思,语言平易、精炼,有单刀直入的爽净利落。但是,背景课件还可琢磨怎样更吸睛——如按古代、近代、现当代的顺序,各选一幅花木兰的图片并呈,或按戏剧、电影、动画、剪纸版并呈,比单纯呈示诗歌题目或诗歌全文的效果或许会更好。另,“看看《木兰诗》的原型木兰”一句措辞欠妥。教学赏析的对象不能是“原型”(无从考证,《木兰诗》也不会以歌颂单个的原型人物为目的。优秀作品表现的不仅是“这一个”,更是“某一类”),只能是诗中的人物形象。
二、感受:一个女儿情态的木兰
本环节,教者大体遵循文本的叙事结构,采用了逐“单元”(教者择定的有意味的叙事抒情单位)赏析的教学方式。
1.单元一: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①启思:女英雄出场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②交流:①有心事;②勤劳;③热爱劳动;④多愁善感;⑤为父担忧。
③总结:木兰一出场,就有一种浓郁的女儿气息,我们读到的是一个真实、柔弱、细腻,毫无掩饰的女子。木兰首先是一个女子,一个并非天生顽强的女子,然后才是女英雄。
2.单元二: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①释疑:有同学问,为什么父亲年龄大了,军帖上还有父亲的名字?这个老师说一下吧:前线伤亡巨大,后方征兵困难,扩大征兵的年龄范围,这种情况也是可能的。
②启思一:你觉得这一段中删除哪些句子,并不影响故事情节?
可删除“问答句”。不过,这样做会导致:①木兰明明有所思、有所忆,却说她“无所思”“无所忆”的味道表现不出。木兰“何所思”不同于北朝乐府《折杨柳枝歌》中的愁出嫁(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而是反其意用之,冲破读者的期待视野“相思之情”,表达父亲年迈,家中实在没有男丁可以出征的叹息,“这里有一种动人的情调,一种天真朴素的情趣。隐含着一种天真的、稚拙的、朴素的、赞赏的情趣。”(孙绍振)②无法突出后面的“替爷征”,也无法彰显特有的民歌风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