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740字。
《奇妙的对联》教学全设计
一、词性相对
目的:
1.了解对联一些小常识
2.对联故事引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3. 掌握对联的词性相同这一特点
重点 掌握词性相同这一对联特点
课时 三课时
方法 讲解 练习
准备 多媒体
步骤内容:
一、 对联小常识
1. 要学生说说经常在什么场合看到对联
2. 对联是怎么贴的
3.对联还有一些什么名字(楹联,对子,楹帖等)
这个时候宜用多媒体展示若干副对联,键入对联可在图片那很容易搜到许多对联书法作品,最好展示名家的对联书法,譬如启功先生的.一边展示一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上联,下联,句脚,联脚,出句,对句等知识.
小结—对联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多竖行排列的用来抒情言志的文字样式.
二、对联故事
1.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从字面上看,这副联并没有什么恶意,但仔细一读,上联为五字,下联为六字,这副挽联对不起来呀!有一个执事者看出了其中端倪,他暗暗对丧主说:这副挽联用意不善,是说我们袁公对不起人民啊!
另一版本见电视剧—恰同学少年.
这则小故事说明了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
2A 解缙
古代对对句是非常讲究的,也是当时考验文人的一种有效手段。对句对得如何是衡量当时文人的一种有效手段。比如说明朝的学士解晋小时的对联就非常有意思。解缙小时候非常贫困,读书非常艰苦,过去写对联大约都是有钱人的专利。但解晋却运用自己的才学写了一幅对联。因为他的家对着相王府,他写的对联是“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此事惹恼了丞相,于是命人把竹子砍去。让解缙的对联不成对。但聪明的解缙却见景生情,写出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的佳句。当然这是文人中的流传。
从对联从所加的字可知, 上下联相应位置的字词性是相同的。
扯白歌 (摘87年采录于文桥歌谣)
唱歌莫唱扯白歌,和尚辫子就地拖.
枫树巅上鱼生籽,洞庭湖里鸟做窝.
耙田耙个野鸡蛋,砍柴砍个鲫鱼婆.
对门山上树咬狗,雄鸡驮起豺狗走.
歌谣中有不少句子是对仗的,这中间四句基本对仗, 上下联相应位置的字词性是相同的。
B 稍微了解下数词
举几个特别点的例子:
1.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代八尺为寻,二寻为常. 杜甫诗
2. 比目鱼 独脚兽 鲁迅所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