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470字。

  “古代文化常识题”专项练
  (时间:30分钟 满分:69分)
  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学,我国汉代出现的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盐引,指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
  C.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
  D.循吏,指循礼守法的官吏。“循”在这里用“顺着,沿着”的引申义“依照,遵守”。
  解析:选A “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错,“博士”是古代学官名,也指通晓古今、能言善辩之人和从事某些服务行业的人。
  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明经,科举的科目之一。隋置明经、进士二科,唐增至六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明经废于宋。
  B.行在,“行在所”的简称,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到的地方。
  C.社稷,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家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神和谷神,“社稷”便成了国家的代称。
  D.视事,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视”是观察、考察的意思。
  解析:选D 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如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
  B.疏,又称“奏议”或“奏章”,是臣子向帝王进言使用的文书的统称。
  C.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在古代,官员的父母亲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守丧。即丁忧期间,不能为官。
  D.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似簸箕。这种姿势是表示尊敬对方的意思。
  解析:选D 箕踞,是一种倨傲无礼的姿势。
  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以“六艺”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C.在古代地理术语中,“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两都”在汉代指长安、洛阳,又叫“两京”。
  D.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解析:选D 除,授予官职。
  5.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南北朝北周时开始设立,相当于如今的交通部。
  B.羽书,即羽檄,是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