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一第三课待贾而沽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二第八课周而不比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二第九课出辞气远鄙倍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二第六课君子之风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二第七课求诸己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二第五课 仁者爱人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三第十二课高山仰止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三第十课学以致其道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三第十三课沂水春风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三第十一课诲人不倦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四第十四课中庸之道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四第十五课敬鬼神而远之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一第二课克己复礼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教学案:主题一第四课 知其不可而为之Word版含答案.doc
第三课 待贾而沽
“蚁族”是近年来崛起的一个都市草根群体,他们受过一定的教育,有着属于自己的青春梦想,却不得不在高速发展的大都市里,像蚂蚁一样艰苦地奋斗,做着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的工作,只是为了实现梦想而坚定地忍耐着。近日在网络上备受关注的《蚁族的奋斗》,是继《奋斗》《北京爱情故事》之后,又一部反映80后奋斗、生活、爱情的电视剧。它和之前的80后影视剧相比,这个影视剧更落地,没有富二代,没有都市时尚,没有小资品位的家,没有酒吧、卡拉OK和大酒店,只有最草根的高校毕业生在大都市里卑微地奋斗。很多观众表示看完该剧忍不住痛哭一场,因为这个戏就是由这些痛苦并奋斗着的生活现实串起来的。透过剧中的种种细节,他们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身边的人,看到了那些痛苦、辛酸、彷徨的都市草根族。
从古至今,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心中的理想或使命而奋斗不息。这种精神状态让我们很自然地想到那位周游列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虽四处碰壁,却百折不回。今天,就让我们了解孔子“待贾而沽”的政治理想,探究这种政治理想影响至今的魅力。
[对应学生用书P13]
周文王 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伯昌。相传西伯在位五十年,已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周人谥西伯为文王。其次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
周文王是很有作为的创业君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发明“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流传于世。《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在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
周文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名君、圣人,被后世历代所称颂敬仰,《诗经•大雅》中有关于他的颂诗。
子贡觉得老师孔子有道不仕,甚为奇怪。于是,借美玉试问孔子。孔子便以“待贾而沽”来回答。孔子不仅由此表明了自己的处世原则,同时也为士阶层指明了一条抬高身价的求仕之道。
孔子认为,“为国以礼”,一个没有修养的人是不知道谦让的,也不可能用礼、义治国。这位胸怀兼济之志的盛德君子,却四处碰壁,常常遭遇失意落魄的人生尴尬。这是因为当时的当政者大都急功近利,认为孔子那一套太费时、见效慢,这样,就形成了儒学的仁政思想与传统社会的专制制度背离的状况。因此,孔子欲入世而不得,但他仍然满怀入世、救世的热忱,以“内圣”之学为本,随时准备为朝廷和百姓服务,以匡救无道的社会现实,实现圣王德治的大同理想。
[对应学生用书P13]
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9.5)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7.23)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3.24)
……
第四课 知其不可而为之
假若孔子仍然活着,假若孔子现在也当官,
他会怎么做?他不会“望贪兴叹”,他会反对
贪官污吏,反对腐败误国!他是反腐败的急先锋。
2 500年前,中国的社会从共和走向了专制,
从统一走向了分裂。这时,孔子敏锐地看到大道
隐废,社会道德即将崩溃,就鲜明地打出了“仁
智勇”的大旗,提倡礼乐教国。意图给大大小小的
国家官员都戴上道德的枷锁,教导君王仁义爱民,
防止官员贪赃枉法。孔子的理想王国,就是“仁”
而不“贪”,就是“克己复礼”。一个人明知自己
所从事的事情不可能取得成功,但他却一丝不苟地坚
持做下去,为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而献身,这是非常难
能可贵的。孔子何尝不知道推行教化任重而道远,但却
周游列国,精神不改。晚年退居讲学,仍然以礼乐文化
为核心内容,为推行“仁道”而贡献力量。明知其不可
为而为之,突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特征。
[对应学生用书P18]
1.楚狂接舆 春秋时楚国的隐士。接舆是他的名字,平时“躬耕以食”,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论语•微子》记载他以《凤兮歌》讽刺孔子,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并拒绝和孔子交谈。接舆因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
2.齐简公 姜姓,吕氏,名壬,齐悼公之子。齐简公即位后,分别任用田恒(陈恒)和阚止(监止)为左、右相。阚止得宠于简公,田恒嫉之。大夫鞅见状,遂建议齐简公择用一人,借此除掉田恒。齐简公四年五月,田恒先发制人发动政变,杀死了阚止,又派兵把逃亡的齐简公和夫人杀死。事后田恒立简公弟骜为君,即齐平公,自任太宰。此事引起孔子极大的愤怒,唯名与器不可假人,他如临大典,沐浴、更衣、整冠,入宫朝见哀公,请哀公发兵伐齐。但没有得到鲁哀公与季康子的支持。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道德失范,周王室的权威日渐衰落,诸侯之间称雄争霸,互相攻伐。面对“天下无道”的形势,一些人开始失望而悲观,悲观而厌世,最后带着几分无奈走向了田园山林,成了崇尚清静无为的“隐者”。而以孔子为代表的一类人,怀着悲天悯人的仁爱之心,提出恢复“礼治”的政治主张。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他周游列国,著书立说,开馆授徒,陷于困厄而不屈,遭遇讥刺而不坠。尽管孔子的思想主张有着落后保守的一面,在当时的社会形势下也根本不可能实现,但是他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自强不息、孜孜以求的精神,却激励了千百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
[对应学生用书P18]
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1~2题。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14.21)
[突破词句]
……
第八课 周而不比
近年来,贪官落马每每伴随着一份份动辄万言的忏
悔书,书中常常“字字泣血”、悔不当初。出现频率最
高的除了“利令智昏”,还有另外四个字——“交友不
慎”!像全国政协前副主席苏荣,公安部原副部长李东生,
海南省原副省长冀文林,湖北省原副省长郭有明,江西人大
原副主任陈安众之流,被朋友拖下水、拉下马的领导干部不
在少数。贪官们在位时,身边多会围着一群“小兄弟”,但大
多是心术不正、趋炎附势的小人,因而虚假的所谓友谊披上了
华丽的外衣,在生活中大跳“假面舞”,稍有不慎,便会被“
小人之交”和“势利之交”的朋友牵着走。结朋交友也是选择
题,是走康庄大道、泥泞小路还是陷阱深洞,与此往往都有关
联。“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由此
看来,人生路上必须把交友作为一件大事来对待,交友要有选
择,要有原则。孔子提出过“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也指
出了君子与小人的本质区别,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如何择友和交
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而不比》,对择友和交友作深入的
认识。
[对应学生用书P40]
子游 前506-前443,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期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子游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后人往往把他与子夏合称为“游夏”。子游二十多岁就担任了“武城宰”(治所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实行孔子关于“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的教诲,孔子到武城时,“闻弦歌之声”,甚为嘉许。子游自称重视仁义之根本,在孔子去世后,自己授徒讲学,其后学在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的学派。
唐玄宗时,子游被追封为“吴侯”,宋代又被封为“丹阳公”,后又称“吴公”。今江苏常熟存有“言偃宅”“言子墓”等遗迹。
古往今来,人们对交友一事都很重视,通过人的择友,大致也可看出人的观念、立场和格调。战国时期荀子就曾说过:“匹夫不可不慎取友也。友者,所以相有也。”意思是说朋友是相互信任、拥有的对象,所以,选择朋友要慎重。而孔子对交友的原则和标准、怎么对待人和观察人、与朋友相处时的分寸和目的,都作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君子之交虽淡,却清香益远、醇厚质朴,旷心怡神、荡气回肠、感人至深;小人之交虽有若醴之甘却混浊黏腻,令人须防难防、欲避而难离。这与孔子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具有同样的道理。而孔子更重视交友的目的,即通过交友来帮助自己提高仁德修养和做人的艺术。
[对应学生用书P40]
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1~4题。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14)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15.22)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4.3)
[突破词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君子周而不比 周:__________比:__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