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570字。

  古诗苑里“读”领风骚——《声声慢》教学设计、实录及反思
  读,是语文的第一学法,读,能帮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和作者的思路融为一体,感悟人物内心的情感,把握文章深刻的寓意,达到“文若己出”的最高境界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为此,我设立了三个教学目标:
  1.抒情诵读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体会不同情境下的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
  2.理解她的国破家亡之愁,漂泊零落之苦,感受她词作化愁为美的独特境界
  3.改编诗词,提高写作能力
  一、诵读——培育情感体验的沃土
  诵读教学的规律要求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及学习过程的体验性,更注重的是品味,涵咏的过程下面我归纳我对诵读的做法:
  1.师生合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
  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初中学过的哪首词?
  生: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师生齐背《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启发)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生:诵读。
  师:同学们的朗读非常棒,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学生介绍搜集的资料)
  2.学生朗读,进入角色,初步感知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这首词,请同学们把自己假想成一位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以人生独白的方式吟读诗歌老师有两个要求:①把握好字音和节奏;②读出李清照当时的心情
  (生读)
  师:大家都是评委,评价刚才两个同学的朗读。
  生1:读得很准确。
  生2:声音很低沉,有感情。
  生3:第二个同学最后两句读得很好,语速慢,语调低沉。
  3.渗透诵读技巧,把握诗歌情感
  师:刚才两位同学在朗读上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齐)有。
  生4:我觉得要突出一个愁字,停顿?摇怎一个愁字/了得,因为这时候诗人内心是很苦的,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
  师:很好,指导很具体,把握也很准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