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小题,约6970字。
唐山市路北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生素质终期评价七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0.5mm 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及考生号,并用2B 铅笔把对应考生号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0.5mm 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 不准使用涂改液。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要折叠答题卡。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1-4题19分)
1.下面的句子中每句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 分)
(1)山寺的雨夜,极为安静,在石泾路上行走,虽然是黑夜,但也能看到寺院建筑伦廓之美的朦胧,一路走来,真是一种享受.
(2)其实茶就是如此,无论岁月如何苍桑,茶依旧在光阴中沉甸自己,等待着与水的相遇,在岁月的长河中让自己变得韵味实足.
错别字
改 正
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6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___________________。(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沿途它穿越紧密的光波,或停靠于云的海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望尧《太阳船》)
(3)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___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
3.根据文段内容,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___________________;宽容是一种镇定剂,___________________;宽容是一束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宽容是一座桥梁,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可以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③可以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A. ②①④③ B. ④①③②
C. ②④①③ D. ②①③④
4.综合性学习(6分)
凤凰中学开展了“好读书,读好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数学家华罗庚读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字一句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
[材料二]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学识渊博,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的读,就能读透全书。
[材料三] 西汉时期匡街,年轻时非常喜欢读书,但因家里贫穷,点不起灯烛,见邻家灯烛明亮,匡衡便在墙上穿一个孔洞,在洞前映着光刻苦读书。
[材料四] 爱因斯坦读书时,分成三个步骤,他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文,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
[材料五] 范仲淹青年求学时期,过着人不能堪的苦读生活,五年间未曾脱衣而眠,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便以水沃面。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
(1)上面是某同学为“名人读书方法”主题演讲搜集的一组材料,不符合这一主题的两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书名言,请你依照这句名言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2 分)
名言: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仿写 :一本书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给教室拟一则宜传语或写一句有关读书的诗句。(2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5-16题4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3 分)
诚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3 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_____________
(2)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_____________
(3)险躁则不能治性 躁_____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l)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将“淡泊”“宁静”的反面表现概括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将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