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一单元(课件+学案)
  17-18版:井 春 无题 川江号子.docx
  17-18版:井 春 无题 川江号子.pptx
  17-18版:天狗.docx
  17-18版:天狗.pptx

  井 春 无题 川江号子
  常识积累
  1.作者简介
  (1)杜运燮(1918—2002),福建古田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成名于四十年代初期,写于抗战时期的《滇缅公路》等诗作,得到了闻一多的赏识。他与穆旦、袁可嘉、郑敏等9位在四十年代从事写作的诗人因合出《九叶集》而被评论界称为“九叶诗派”,在中国诗歌界具有较大的影响。
  (2)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另有笔名梁真,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1945年9月,根据入缅作战的经历,创作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上著名诗篇——《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3)邹荻帆(1917—1995),当代诗人和翻译家,湖北天门人。20世纪3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1936年发表长诗《做棺材的人》《没有翅膀的人们》。抗战开始后,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主要诗集有《在天门》《噩梦备忘录》等。解放后,有《总攻击令》《走向北方》等诗集问世。
  (4)蔡其矫(1918—2007),我国现代著名诗人,福建晋江人。1930年入培元中学,在学校壁报《激流》上首次发表文章。1942年创作成名诗作《肉搏》,以后从事写作和教育工作。
  他的诗吸收了我国古典诗词和西欧现代诗的营养,写得相当典雅,内涵很深,又大气。特别是那些历史、风土人情以及海洋方面的作品在中国现代诗人中独树一帜,如《福集》《波浪》。另外,收在《七人集》中的诗最具有代表性。他的爱情诗也写得很美,诗集《倾诉》是他晚年生命绽开的激情之花,读了不能不让人佩服。
  2.背景探寻
  (1)《井》是富于哲理性的象征诗篇。这首诗写的是井,是井的自白,是诗人依靠拟人化手法形成的一种戏剧性独白。井又是诗人自己心灵的象征和灵魂的自白。
  (2)穆旦写作《春》这首诗时,不足24岁,正是他所写的“紧闭的肉体”的年龄。诗在震荡中完成,在紧张中展开青春的阵痛和生命个体在与自然相遇中的感怀。那巨大的令人眩晕的内心深处的风暴,感染和撼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诗人的这首青年时期的诗作避开了一般诗人在青春期情感无限泛滥、空前膨胀的滥情易感的危险。应该说,这是一首节制的、矛盾的、悖论的、知性与直觉相融合的诗。同是“九叶诗派”的诗人唐祈曾这样评价穆旦的诗:“他不仅纯熟地运用现代派技巧和表现手法,并且把艾略特的玄学思维和奥登的心理探索结合了起来。”
  (3)邹荻帆写《无题》诗时,身在香港,而心却想着人民解放战争。诗
  ……
  [单元导读] 本单元都是展示“生命的律动”的诗篇。这些诗篇所显现的生命形态,或如“天狗”般充满豪放的气势,或像“井”一样保持着“静默,清澈”的姿态,或如“春”一般显示蓬勃的生机;或者表现为战士直面死亡的勇气,或者表现为船夫搏斗急流的坚韧勇敢。在学习中,领悟并品味这些诗歌所包蕴的生命内涵,进一步体会了解现代诗歌创作与诗人人格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现代诗歌奇特的思维方式。
  《天狗》是极力张扬自我的一首奇诗,诗人强烈的自我意识,充分宣泄了内心那激荡不已的感情。
  《井》让我们领略了一种“静默”的生命形态,名义上写井,其实是写人。
  《春》真诚地写出了他本人的,也是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共同感觉的生命的压抑感。
  《无题》把死亡放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唤起大家崇高的使命感。
  《川江号子》对当时充满粉饰、虚夸、歌舞升平的诗坛来说,是一个危险的异类,有着悲壮的色彩和味道。
  天 狗
  常识积累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郭沫若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
  1924年到1927年间,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嫈》《卓文君》。
  抗战开始后回国,这一时期著有《屈原》等历史剧及大量诗文。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又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作。
  郭沫若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诗人,他的诗集《女神》应和着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精神,以饱满的激情书写了时代的青春和民族的新生。在诗歌观念上,他主张诗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他相信诗的灵感和直觉,提出“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他还强调诗的非功利性,但承认诗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应。郭沫若开创了现代新诗的自由诗,他的不拘一格的诗歌体式对后世影响很大。
  2.背景探寻
  《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名篇。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