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00字。
课堂教学方案
课题名称 林黛玉进贾府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小说得发展史
2)、学会分析小说的环境及环境在小说中的作用
3)、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4)、能够归纳概括小说的情节发展
2、过程与方法:小组探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小说的发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
重点目标 目标1 难点目标 目标2
导入示标: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学做思一:作家作品背景介绍
作家介绍:
曹雪芹 (约1715—1763)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字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巨大的变故使其对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
家庭背景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顒、曹頫,祖孙三代四人。相继连任江宁织造达六十年之久,负责掌管宫廷所需各种织物的织造、采购、供应等任务,并为皇帝耳目,负有探听江南一带社会动向的政治使命。曹寅的母亲曾是康熙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选入为妃。康熙年代,是曹家的鼎盛时期,康熙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住在曹寅的江宁织造署内。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曹頫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 曹雪芹著《红楼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
时代背景
《红楼梦》是产生在我国十八世纪中叶的一部著名长篇小说,当时,中国处在封建社会末期,表现上的“康乾盛世”,不过是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红楼梦》透过所谓“康乾盛世”的表象,暴露了封建末世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形象地反映了十八世纪上半期这一历史时代的风貌和特征,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学做思二:前情提示
第一回
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这玉是早 年女娲炼石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女娲随便弃在青埂峰下。因经锻炼之后,灵 性通,能大能小于是变成个扇坠形的美玉。两位神仙将玉托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