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孙权劝学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学案新人教版201801221100.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当堂达标题新人教版20180122197.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20180122198.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课件新人教版20180122199.ppt
  《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文言常识,掌握文言字词。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1.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2.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方法: 朗诵法、   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你们知道老师讲的什么故事吗?(生答《司马光砸缸》)
  小时候的司马光聪颖过人,长大后的他更是成就斐然,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他写的《孙权劝学》,看看他会告诉我们些什么。
  二、预习展示
  1.字词注音展示
  卿( qīng  )   涉猎( shè  ) 孰( shú  )    遂(  suì)
  2.作家作品展示
  司马光, 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资治通鉴》: 中国古代史学巨著,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3.课文内容展示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一一《资治通鉴》。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三、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1)认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2)全班齐读。
  (3)解读:边大声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4)释疑: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
  (5)故事复述。
  2.引导学生体会这篇文章的朗读基调。
  文章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3.再次走进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