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三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三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十三+Word版含答案.doc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三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精准训练十三+Word版含答案.doc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三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精准训练十四+Word版含答案.doc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三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精准训练十五+Word版含答案.doc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三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十二+Word版含答案.doc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三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十四+Word版含答案.doc
第三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
精准训练十三 分析概括论述类文本的论述思路
练前提示 分析概括论述思路题有两种题型。一是分析概括全文思路题,对于这种题型,首先要从全文出发,由标题入手,抓住全文的文眼句、中心句、总结句和能标志思路、层次的关键词句,大体把握全文思路。论述类文本全文思路大致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构成。在分析概括引论时,注意区分提出论点与提出论题的区别。最易失分的是本论部分,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有的本论可分为两个层次。二是分析概括局部段落的论述思路。对于这种题型,最好先标出句数,拎出中心句、过渡句或总结句,再细致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最后归纳层次和层意。
记住:无论哪种题型,最主要的是认真仔细地阅读原文,尤其是善于从论点、论证和论据的核心要素角度把握文本。答题除了要使用好序数词语外,还要注意用语不要太空泛,诸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之类,最好把关键词语写进答案中。有的层次思路题还要注意论证方法术语的使用,如“然后举……例子”“把……与……对比,证明……(论点)”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美,要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展现它的奥秘。园林之美,要有懂得园林的观赏者,才能展其妙趣。我认识一位苏州资深导游,她能把造园的奇思、观园的妙谛讲解得细致入微、俱在眼前。她告诉我,导游要能引人入胜,先得长期积累,深入研习,自己成为行家;当然,单有知味的导游还不够,还必须有求知的游客。有修养的游者遇到无修养的导游,或有修养的导游遇到无修养的游者——不是游客无味,便是导游无趣。赶路式的旅游,难免只能观其大焉者也。精细的园林,如不能深入领会,就必将“如入宝山空手回”了。
(节选自陈四益《观园》)
1.请简要概述该段的论述层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先指出园林的妙趣需要懂得园林的欣赏者去发现,接着论述导游和游客都要有文化的修养,最后从反面阐明只有懂得欣赏才能有所收获(或“最后阐述若不品味、领悟,就会无所收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真实和现实微有不同。社会的实际情况叫作现实,思想、情绪的实际情况叫作真实。诗,特别是抒情诗,并不必须描写、表现或反映社会现实,但诗人所描写、表现或反映的思想感情,必须符合于他自己的心灵状态,这就是诗的真实性。“反对无病呻吟”是五四运动提出的新诗口号,其意义也正是要求真实。解放以来,我们有许多诗人的诗,都是为赶政治任务而作,当然不能说没有好诗,但很多都不像是由衷之言。尽管写得激昂慷慨,赤胆忠心,在读者中却不起作用。新诗的发展,我以为,首先寻求真实。(节选自施蛰存《真实和美》)
2.请简要分析该段的论述层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先,阐述“真实”与“现实”的不同,什么才是诗的“真实”。其次,列举事例,侧重从反面说明诗歌“真实”的重要性。最后,强调新诗发展要寻求“真实”。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文能穷人”辨
甘正气
钱钟书在《围城》里写了一个舞文弄墨的大才子董斜川,他原任捷克中国公使馆军事参赞,但“不去讲武,倒批评上司和同事们文理不通,因此内调”,对他的命运,作者有一句“判词”:“文能穷人,所以他官运不好。”默存先生一
……
专题十四 精准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白衣人:当一个人痛苦地来见你
王开岭
患病,乃一种特殊境遇。一个生病的人,无论肉体、意志和灵魂,皆坠入一种孤立、紊乱、虚弱的低迷状态,他对身体失去了昔日那亲密无间的熨帖和温馨的感觉,俨然被异质侵入,肉体被劈作了两瓣——污染的和清洁的、有毒的和安全的、忠实的与背叛的……
相对白衣人的优越,患者的弱势一开始即注定了。他对自身近乎无知,束手无策,被肉体的秘密蒙在鼓里——而底细和真相却攥在人家手中。身体的“过失”使之陷入欲罢不能的自卑与焦虑,其意志和力量被削弱了,连人格都被贬谪了。他敬畏地看着那些威风凛凛的白衣人——除了尊重与虔诚,还混含着巴结、讨好、恭维、攀附,唯唯诺诺,凄凄惶惶,对白衣人的每道指令都奉若神明。由于专业隔膜和信息不对等,白衣人——作为医学的权力代表,已成为患者心目中的精神砥柱和图腾。
但是,接下来我们必须关注白衣人的态度。对于患者的弱势表现,他是习以为常、漠然受之,还是引为不安、勿敢怠慢?在一名优秀的白衣人那里,患者应被视作“合格”的生命,而非被贬低了的客体。甚至患者更应被作为“重要人物”,赢得超常之重视。有良知的医生一定会意识到:再去贬低一个已经贬低了自己的人,于心于职都是有罪的。同时,他也定能谙悟:在患者这种可怜兮兮的表象下潜伏着一股惊人的力量——一股难以抗拒的莫大的道义期冀和神圣诉求,它是如此震撼人心,容不得犹豫躲闪,你必须照单领受并倾力以赴,不辜负之。
“弱势”在良知一方总能激起高尚的同情,但在另一情形下就不妙了:一方正努力陈述痛苦,显露出求助的不安,同时不忘递上恭维;一方则满脸冷漠,皱着眉头,一副轻描淡写、厌倦不耐的样子……很多时候,这涉关“生死大计”的接见维持不了几分钟即草草收场,更像是个照面。若患者不放心,巴望着多磨蹭会儿,白衣人便道:“先试试看再说。”其实,这话大有玄机:此次诊断只是个演习,乃试验性的,他已提前透支了一道权力——一次允许犯错误的机会。俨然一马虎士兵,从未要求自己“一枪命中”,竟打算连射下去,直到命中。细想一下那些粗鲁的医学行为,许多细节皆令人不寒而栗。
美国医学家刘易斯•托马斯在《最年轻的科学——观察科学札记》中毫不隐讳地说:他对医生本人不患重症感到“遗憾”。因为如果那样,医生本人就无法体会患者的恶劣处境,无法真切地感受一个人面临生命危难时的悲伤与恐惧,亦无法感同身受地去呵护、体恤对方。
读至此,我唏嘘不已。没有比这种“角色亲历”更能对蒙昧的医学现实有帮助的了。体会做病人的感觉——这对履行医职乃多么重要的精神启示!它提醒我们,一名优秀的白衣人永远不能绕过患者的痛苦而直接楔入其躯体,他须在对方的感觉里找到自己的感觉,在对方的生命里照见自己的生命,于对方的痛苦中认出自己的那份——尔后,才能以最彻底和刻不容缓的方式祛除这痛苦。托马斯的话给自己的岗位设定了一种积极的难度,一份严厉的心灵纪律,进而从人文的角度更近地帮助医学,提升其关怀质量。它催促白衣人:以生命的名义,以全部的激情、理性和庄严努力工作吧!因为,拯救别人就是拯救自己,病人之现实亦即我们之现实,个体之命运即人类之命运。(选自《江河之殇》,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先,描述病人的低迷状态以及对白衣人的敬畏;其次,阐述白衣人对病人应有的正确态度,批评部分白衣人缺乏良知的粗鲁行为;最后,希望白衣人能感同身受地呵护、体恤病人。
2.结合文意,简要概括患者通常的心理状态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自身疾病近乎无知,束手无策;自卑焦虑,意志力薄弱,自贬人格;敬畏、巴结白衣人,对白衣人寄予莫大期求。
3.怎样理解最后一段中的“角色亲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医生最好能在自己的生病经历中真切体验做病人的感受;医生对患者的痛苦要感同身受,在病人的痛苦中认出自己的那份;“角色亲历”是一份严厉的心灵纪律,体现了高尚的人文情怀。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极限也许只是一根草
叶延滨
①最近常看一个电视节目,这节目叫“挑战不可能”。参与节目的人,都是平时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凡人。但他们走上节目演播厅,都带上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