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10字。
杜甫诗三首之咏怀古迹(其三)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知识目标
1. 初步掌握格律诗的格律常识。
2. 初步了解有关怀古诗的知识,并应用在鉴赏之中。
能力目标
1. 运用文本分析法,把握诗歌的内容、情感、艺术手法。
2. 个性解读人物形象,提高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感情目标
1.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体会诗人的遭遇之恨、家园之思。
2. 认识造成昭君悲剧的根本原因,体会“合理的制度是公平的保证”这一道理;学习昭君不苟且,勇于突围的精神与勇气。
教法及学法
1. 自、合、精、练、测灵活穿插应用。
2. 教师示范引领。
【资料链接】
1. 作者、作品:
唐玄宗天宝五年,杜甫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乾元二年(公元759年) 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长达11年的漂泊西南的生涯。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诗人病死在衡阳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是一组七律诗组。与《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这一年,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和远离家园的愁思。
2.王昭君:
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