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50字。

  《琵琶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修辞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过程:
  导入:在今天江西九江市有一座仿唐代园林建筑,名叫琵琶亭。为什么这座占地三什多平方米的园林,会以琵琶来命名呢?话还得从公元815年的一首诗说起,就是现在我们要学的这首《琵琶行》。
  讲解:现在我们来阅读一下诗前小序,概括出诗人在这首长篇叙事诗当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阅读,并回答)     
  在一个深秋的夜晚,几只客船停泊在浔阳江头,船篷里透出微弱的灯火。岸边枫树上满是红叶,和水中卢荻的白花一起点缀着秋色。故事就这样开场了。
  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
  诗人是用哪一句诗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样的感叹呢?(先阅读3、4段)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现在我们共同完成一个板书。)
  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琵琶女以前是个才色双绝,名动教坊的商女;如今是个年老色衰、独守空船的商人妇。而白居易以前呢?
  白居易16岁初到长安,拿诗卷给前辈诗人顾况请教,为及见诗,只见其名,顾况便调侃道:“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等看到诗作中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联时,便改口说:“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白居易的理想自然不是当个名满天下的诗人。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三十二岁又以“拔萃”登科,为校书郎,三十五岁复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以第四等入选,由校书郎为幸至尉,不久入为翰林学士,又做了三年的左拾遗。“十年之内,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贵。”“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左拾遗。在中国历史上,向皇帝谏诤的人,理由不见得正确,目标不见得远大,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