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360字。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读
  一、作者与背景
  1、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作为24史第一部,它开创了以后中国历代纪传体史书记载的传统。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不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
  《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2、课题:
  列传除了一人专传,也有两人以上的合传,附传即在一人传记的后面,附载同一家族、或事迹相近的其他人物的传记(《李将军列传》中有其父李信、李广之弟、李陵之父和两个叔叔李椒、李敢整个家族的大体事略)。还有一类是类传,如刺客列传、滑稽列传、酷吏列传、游侠列传等。本文就是在和秦国抗衡斗争中决定赵国安危的两位重臣廉颇和蔺相如的合传。
  3、司马迁的文学成就:
  司马迁(约前145 ̄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博学多闻,司马迁少年时代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20岁以后,司马迁遍游祖国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集史料、研究社会。《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这些为他以后创作史记准备的丰富的材料。回京后做了个郎中的官职,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之史文”。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公元前99-98年,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定死罪入狱。汉武帝时代,触犯死刑的犯人,有三种选择:一是“伏法受诛”;二是拿钱免死;三是自请“宫刑”。而且司马迁的家族史官职位本身可以免死,但需要交五十万,司马迁“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如果选择死刑,已经开始著述的《史记》必将夭折;如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