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50字。
《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
制作人:郑岩 王秀峰
一、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________(朝代)词人,字________,号_________,山东历城人。史上伟大的_________派词人、 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但是南宋王朝甘心纳贡求合。辛弃疾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_________”。 史上与李清照并称“___________”。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为主;著有词集《_________________》。
二、知识链接
(一)用典的意义和作用。典故指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词句。在怀古咏史诗中,不少篇章在吟咏主要的人和事之外,还会引用一些典故。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使诗文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作用:①使诗歌语言精练,有一种简约美;②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古喻今,文章就显得古朴而文采斐然;④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铺直叙,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三、课前预习
1、通读全词,结合注释,给下列划线字词注音
遥岑( ) 玉簪( )堪脍( ) 倩( ) 揾 ( )
佛狸祠( )( )( )
四、《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1、写作背景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年35岁。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2、合作探究
(1)《水龙吟》中所抒发的“登临意”有着怎样的思绪?
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