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00字。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九江县第二中学 黄海霞
一、教学设计
1、使用教材: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五 第三单元 第8课《咬文嚼字》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简要了解朱光潜;学习本文的论证特征和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章引例的分析,了解作者用例的考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严谨的治学精神;求真务实的“咬文嚼字”精神。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深入领会这篇文章所阐述的观点。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敏感,让学生意识到文字与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有意识地在日常阅读中进行探究。
4.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
5、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6、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课件演示:P.2 ]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说“广大师生应该做到:不计名利,成功不必在我;甘为人梯,奋斗当以身为先。自强不息,成功必定在我;奋发有为,报国当以身为先。”我想这是对我们的希望也是要求。大家一起朗读一下这段话。
做学问也好,生活也罢,我们都需要有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精神。今天我们学习的《咬文嚼字》的作者便是拥有这样精神的人。
(二)作者简介
[PPT课件演示:P.3]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等。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大体知道作者的生平,对作者要有历史性的认知。
(三)文学常识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严密的结构。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四)走进课文
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咬文嚼字”什么意思?
[PPT课件演示:P.4]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2、看起来“咬文嚼字”有些贬义,那么朱光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